成语拼音:qīng fēng míng yuè
成语解释: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成语出处:《南史 谢譓传》:“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唯当明月。”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比喻清闲无事
繁体字形:清風明月
英文翻译:see the view and think of a friend
清:1.洁净;清澄。与“浊”相对: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敌我。说清道理。3.查点:清仓。4.寂静:清幽。5.尽;完;一点不留:清除。6.不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赏月。2.计时的单位,公历1年分为12个月。3.每月的:月刊。月产量。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琴。月饼。5.姓。
清风明月常用来描述什么场景?或许你会联想到夏夜坐在庭院里,凉风拂面、月光如水的情景。比如老张退休后最爱在阳台摆张藤椅,泡一壶茉莉花茶,看着楼下梧桐树影婆娑,这时候他总会念叨:"这才是真正的清风明月啊。"
为什么这个成语能流传千年?其实它抓住了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就像现代人周末去郊外露营,躺在帐篷里听着树叶沙沙作响,仰望银河时突然感叹:"城市里哪能见到这样的清风明月。"这种对自然本真的向往,古今并无二致。
清风明月只能用来写景吗?未必。王姐最近在创业压力下失眠,有天凌晨三点起来做瑜伽,意外发现月光透过纱窗在木地板上织出花纹,她说:"那刻突然懂了什么叫'清风明月本无价',原来平静就在呼吸之间。"这揭示成语更深层的含义——心灵的自在境界。
有人觉得这成语太老派?看看现代设计师怎么用。苏州新开的观前书吧,用智能调光玻璃模拟月相变化,空调出风口设计成竹叶形状,顾客评价说:"喝着冷萃咖啡感受科技版的清风明月,传统美学原来可以这么酷。"
如何在快节奏生活中捕捉清风明月?我倒觉得不必刻意追求。就像昨天等地铁时,通风口吹来的穿堂风掀起女孩的碎花裙摆,站台玻璃反射的月光恰好落在她翻开的诗集上——这些转瞬即逝的片段,何尝不是都市里的清风明月。
这个成语给我们什么启示?或许在提醒:美好常在身边,只是需要合适的视角去发现。就像用清水养几枝路边捡的芦苇,摆在西晒的飘窗上,黄昏时风动苇影在白墙上跳舞,这般寻常物事组合出的意境,谁说不是活生生的清风明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