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ào chóu xuě hèn
成语解释:雪;洗刷;除去;恨:怨恨。报冤仇;解怨恨。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58回:“滥官害民贼徒,把我全家诛戮,今日正好报仇雪恨!”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复仇方面
繁体字形:報讎雪恨
英文翻译:pay off old scores
报:1.传达;告诉:报告。报名。2.传达新闻、消息的文字或信号:报纸。捷报。电报。3.某些刊物:周报。学报。4.报答;报复:报恩。报仇。报应。
仇:[chóu]1.仇敌:疾恶如仇。同仇敌忾。2.仇恨:结仇。血泪仇。他们两家有仇。[qiú]姓。
雪:1.空气中降落的白色结晶,多为六角形,是气温降低到0℃以下时,空气层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2.颜色或光彩像雪的:雪白。雪亮。3.姓。4.洗掉(耻辱、仇恨、冤枉):雪耻。雪恨。昭雪。洗雪。
恨:1.仇视;怨恨:仇恨。恨之入骨。2.懊悔:悔恨。遗恨。
说起“报仇雪恨”这词儿,大伙儿估计脑子里立马蹦出武侠小说里“血债血偿”的桥段。比如说:“张三被人陷害丢了官职,十年后他暗中搜集证据扳倒仇家,真叫个报仇雪恨!”你看,这种例子是不是既有戏剧性又带点现实感?不过啊,这里头有个核心问题:报仇雪恨到底是为了解气,还是为了恢复公平?
哎,你琢磨琢磨。比如隔壁老王被黑心老板坑了工钱,他直接抄家伙去砸人家玻璃——这算报仇吗?算!但结果呢?警察一来,老王自己先进局子喝茶。所以啊,报仇雪恨的关键在于方法。就像老话说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真正的高手都是靠脑子,不是靠拳头。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美被同事抢了项目功劳,她没当面撕破脸,反而默默精进业务,半年后在年度评比中用实力碾压对方。这种“用成绩打脸”的操作,可比泼咖啡解气多了吧?这里头藏着个道理:报仇雪恨的最高境界,是让自己变得更好,让对手连追赶的资格都没有。
不过话说回来,咱也不能走极端。就像电视剧里常见的剧情:主角为了复仇赔上整个人生,最后仇是报了,自己也成了孤家寡人。这划算吗?要我说啊,雪恨这事儿得讲究性价比。就像处理邻里矛盾,与其天天咒骂,不如主动沟通化解,保不齐还能多交个朋友。
最近看新闻有个案例特别有意思:某公司被竞争对手恶意抹黑,人家没选择对骂,而是把研发过程拍成纪录片公开,结果反而圈了一波粉。你看,用阳光照进黑暗,可比泼脏水高级多了。这让我想到,现代社会讲究的是“降维打击”,真正的报仇雪恨早就不靠蛮力了。
说到底啊,报仇雪恨这事儿就像炒菜——火候过了菜会焦,火候不够又不熟。关键得找准那个平衡点:既不能憋屈自己,也不能失了分寸。就像老李头常念叨的:“恩怨恩怨,恩在前怨在后,先把该还的恩还了,剩下的交给时间。”您品,您细品,这话是不是有点哲学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