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è kè bào chóu
成语解释:帮助别人报仇。
成语出处:《汉书 朱云传》:“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舍身助人报仇
繁体字形:借客報讎
英文翻译:Revenge on a guest
借:1.暂时使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借进:向他借书。跟人借钱。把笔借给我用一下。2.把物品或金钱暂时供别人使用;借出:借书给他。借钱给人。3.假托:借故。借端。4.凭借;利用:借助。借手(假手)。5.(有时跟“着”连用)引进动作、行为所利用或凭借的时机、事物等:借着灯光看书。借出差的机会调查方言。“藉”
客:1.客人(跟“主”相对):宾客。请客。会客。家里来客了。2.旅客:客车。客店。3.寄居或迁居外地:客居。客籍。作客他乡。4.客商:珠宝客。5.顾客:乘客。客满。6.对某些奔走各地从事某种活动的人的称呼:说客。政客。侠客。7.非本地区或非本单位、非本行业的;外来的:客队。客座。客串。8.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客体。9.用于论份儿出售的食品、饮料:一客蛋炒饭。三客冰激凌。10.姓。
报:1.传达;告诉:报告。报名。2.传达新闻、消息的文字或信号:报纸。捷报。电报。3.某些刊物:周报。学报。4.报答;报复:报恩。报仇。报应。
仇:[chóu]1.仇敌:疾恶如仇。同仇敌忾。2.仇恨:结仇。血泪仇。他们两家有仇。[qiú]姓。
有人问:“借客报仇”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帮自己解决问题,相当于“借刀杀人”的委婉说法。比如张三和李四闹矛盾,张三自己不动手,反而暗示王五去对付李四,这就是典型的“借客报仇”。
那这种操作真的有用吗?举个例子:古代有个书生被地痞欺负,他故意在茶馆里叹气说:“听说李将军最恨仗势欺人的人。”结果这话传到李将军耳朵里,第二天地痞就被官府抓了。你看,书生自己没出面,但借了别人的手达成目的。不过要注意的是,这招用不好容易翻车——万一对方不上套,或者事情闹大了,自己反而会被牵连。
现实中这个成语怎么用才合适?比如公司里遇到抢功劳的同事,与其当面撕破脸,不如在开会时“无意间”提到:“这个项目多亏市场部提供了关键数据。”既给领导传递了真实信息,又避免了直接冲突。这种智慧的关键在于“顺势而为”,而不是刻意算计。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推卸责任有什么区别?区别就在出发点。推卸责任是甩锅,而借客报仇更像是策略性资源整合。比如疫情期间,有家小餐馆联合外卖平台做直播,借助平台的流量自救,这种“借力”既保护了自己,又创造了新机会。
个人认为,这种处世哲学就像打太极——不硬碰硬,但求四两拨千斤。不过要记住,真正的高手从来不会滥用这种手段。就像武侠小说里的暗器,关键时刻用一次叫智慧,用多了就成了阴招。毕竟人与人的信任,才是最长久的“借力”资本。
说到底,生活就像下棋,既要会走自己的卒子,也要懂得调动对方的车马。关键是把“借客报仇”当成解决问题的备用选项,而不是首选方案。毕竟阳光下的合作,永远比阴影里的算计更让人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