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én shēng rú mèng
成语解释:人生就好象一场梦。比喻世事无定,生命短促。亦作“人生若梦”。
成语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世事无常
繁体字形:人生如夢
英文翻译:life is but a dream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梦:1.睡眠时局部大脑皮质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脑中的表象活动。2.做梦:梦见。3.比喻幻想:梦想。4.姓。
“人生如梦”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才贴切?举个例子:清晨推开窗,阳光洒在露水上,像撒了一地碎钻,可还没等伸手去捡,露珠已经蒸发不见。这时候你突然感慨——人生不就像这露水吗?看似璀璨,却转瞬即逝。这种场景下的“人生如梦”,是不是瞬间有了画面感?
有人会问:明明人生是真实的,为什么要比作“梦”?其实这个比喻藏着大智慧。比如苏轼在赤壁写下“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他正经历贬谪却依然举杯邀月。当我们在职场碰壁、感情受挫时,若能以“不过是场特别长的梦”的视角看待,反而能轻装上阵。这种超脱不是消极,恰是东方哲学里的韧性。
现代人常被焦虑困扰,该怎么理解这个成语的现实意义?看看写字楼里的张姐最清楚。她每天处理两百封邮件,接三十个电话,像旋转的陀螺停不下来。直到体检报告亮红灯,才突然醒悟:“追着KPI跑的这十年,简直像做了场混沌的梦。”现在她每周必去画室,在油彩堆叠间找回真实触感。这或许就是成语给当代人的启示:别等梦醒时分,才听见内心的声音。
我个人偏爱把人生比作“3D沉浸式梦境”。既承认生命存在客观长度,更强调主观体验的丰度。就像孩童吹泡泡,明知会破灭,依然乐此不疲吹出彩虹。当我们理解生命的暂时性,反而能更投入地活在当下——认真对待工作里的每个项目,用心准备家人的生日惊喜,甚至享受堵车时偶然听到的好音乐。
回到成语本身,它既不是让人浑浑噩噩度日,也不是教人看破红尘。更像长辈轻拍肩膀的那句提醒:别太较真,但要认真。就像茶道中“一期一会”的讲究,正因为知道此刻不会重来,那杯中的茶香才格外值得品味。下次看见晚霞染红云层时,不妨驻足五分钟,这或许就是“人生如梦”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