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ú shēng rú jì
成语解释:浮生:指人生变化不定。人生短暂虚浮无定,如同寄居世间
成语出处:唐·郑哲《女鬼记·孟氏》:“少年曰:‘浮生如寄,年少几何。’繁花正妍,黄叶又继,人间之恨,何啻千端。”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生
繁体字形:浮生如寄
英文翻译:Floating like a post
浮:1.停留在液体表面上(跟“沉”相对):浮萍。油浮在水上。浮云。脸上浮着微笑。2.在水里游:他能一口气浮到对岸。3.在表面上的:浮土。浮雕。4.可移动的:浮财。5.暂时的:浮记。浮支。6.轻浮;浮躁:他人太浮,办事不踏实。7.空虚;不切实:浮名。浮夸。8.超过;多余:人浮于事。浮额。9.姓。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寄:1.原指托人递送,现在专指通过邮局递送:寄信。寄钱。包裹已经寄走了。2.付托;寄托:寄存。赋诗寄怀。寄希望于青年。3.依附别人;依附别的地方:寄食。寄居。寄人篱下。4.认的(亲属):寄父。寄母。寄儿。寄女。5.姓。
人们常说“浮生如寄”,这个词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一位常年奔波的摄影师在日记里写道:“每次整理行李时,总想起浮生如寄这个词——相机里存着十二个国家的晚霞,背包却永远装不下对某个街角的牵挂。”这样的场景是不是让你联想到行李箱上的磨损痕迹,和手机里永远清理不完的缓存照片?
有人会问:浮生如寄到底在说什么?其实它就像我们旅行时住的快捷酒店。清晨拉开窗帘,看到陌生的城市天际线突然意识到:这间房的上一任住客可能是带着升学压力的考生,或是准备离婚协议的律师。我们都在时间的长廊里暂住,连床单上的褶皱都留不下。
在职场中更能体会这个词的分量。新来的实习生抱着纸箱找工位时,总能看到老员工桌上摆着五年前团建合影——照片里至少三个人已经跳槽,两个晋升调岗,还有一位退休后去了海南种芒果。办公桌上的绿萝倒是活得比谁都长久,在日光灯下见证着工位主人的来来往往。
为什么这个词能流传千年?或许因为它戳中了某种集体记忆。就像小时候过年收到的红包,崭新的纸币在口袋里还没焐热,转眼就成了超市收银台找零的旧钞。现代人用“数字游民”自称时,何尝不是种新型的浮生如寄?云端办公看似自由,其实不过把漂泊感装进了更轻便的电子设备。
值得思考的是:既然人生如寄,我们该活成什么样?观察公园里晨练的老人或许能找到线索——他们带着磨掉漆的保温杯,却能准确说出每棵银杏树的落叶时间。这种在流转中扎根的能力,或许就是对“如寄”最温柔的回应。毕竟行李箱轮子再顺滑,也不妨碍我们在某个站台买支甜筒,认真尝完整个夏天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