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én shēng dì bù shú
成语解释:指初到一地对当地的人与环境、习俗等不熟悉
成语出处:张恨水《夜深沉》第33回:“我人生地不熟的,一个人坐在这屋子里,闷死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熟悉环境
繁体字形:人生地不熟
英文翻译:be a stranger in a strange place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熟:[shú]1.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跟“生2”相对,2.—3.同):西瓜已经熟了。4.(食物)加热到可以食用的程度:熟菜。饭熟了。5.加工制造或锻炼过的:熟皮子。熟铁。6.因常见或常用而知道得清楚:熟人。熟视无睹。这条路我常走,所以很熟。7.熟练:熟手。熟能生巧。8.程度深:睡得很熟。深思熟虑。[shóu]义同“熟”(shú)。
刚到一个陌生城市工作,小李站在地铁口左顾右盼,手机导航转得比风车还快。这时候最适合用"人生地不熟"形容他:"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连便利店都要靠导航找"。有人问,为什么这个成语能准确描述这种处境?因为它既点明了人际关系的空白,又道出了地理环境的陌生,双重压力扑面而来。
记得去年表妹去英国留学,在视频里举着烧糊的煎蛋说:"厨房就像迷宫,调料瓶上的英文看得眼晕,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滋味"。这引发思考:成语里的"人生"单指人际关系吗?其实还包含生活习惯、文化差异等更广泛的社会适应,就像表妹不仅要认识新朋友,还要适应不同的饮食方式。
上周陪朋友考察创业项目,他在建材市场转了三圈还是找不到出口,自嘲道:"做生意和逛迷宫似的,简直是人生地不熟plus版本"。这延伸出新的理解维度——当既有经验在新领域失效时,熟悉的成语也能焕发新意。个人认为,这种语言弹性恰恰体现了汉语的生命力。
有个趣事值得分享:社区新搬来的张阿姨,拿着自家种的青菜敲遍整层楼的门。她用行动诠释了破解"人生地不熟"的秘诀:"虽然人生地不熟,但笑脸就是最好的通行证"。这让我想到,主动破冰往往比被动等待更能缩短适应期,就像春天化冻的溪流,总比冰封的湖面更早迎来生机。
最近在读《候鸟迁徙指南》,书中写道:"雁群每年都要面对人生地不熟的迁徙路线,但它们相信星辰与季风"。这个拟人化用法意外贴切,原来自然界的生存智慧也能给人类启示。换个角度看,暂时的陌生感反而是探索世界的契机,就像旅行者总在未知中发现惊喜。
楼下早餐店的王叔常说:"二十年前我刚来城里摆摊,那才叫人生地不熟,现在闭着眼都能画出三条街的商铺图"。这句话藏着光阴的魔法,它提醒我们:每个熟门熟路的当下,都曾是忐忑不安的远方。或许成长就是不断将"不熟"转化为"熟悉"的循环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