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íng
  • mí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ù píng zé míng

成语解释: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事物不平静就会发出响声。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和反抗。

成语出处: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指遇到不平的事主持正义

繁体字形:不平則鳴

英文翻译:injustice provokes outcry

不平则鸣的意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平:1.表面没有高低凹凸,不倾斜:平坦。马路很平。把纸铺平了。2.使平:平了三亩地。把沟平了种庄稼。3.两相比较没有高低、先后;不相上下:平辈。平列。平局。平起平坐。这场球赛双方打平了。4.达到相同的高度:平槽。平了世界记录。5.平均;公平:平分。持平之论。6.安定:风平浪静。心平气和。7.用武力镇压;平定:平叛。平乱。8.抑止(怒气):你先把气平下去再说。9.经常的;普通的:平时。平淡。10.姓。

则:1.规范;榜样:以身作则。2.规则:细则。3.效法:则先烈之言行。4.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表示转折关系:欲速则不达。5.是;乃是:此则余之过也。6.与“作”义相近,宋、元、明小说戏曲里常用:则甚(作什么)。不则声。7.量词。用于成文的条数:试题三则。新闻两则。

鸣:1.(鸟兽或昆虫)叫:鸟鸣。蝉鸣。虫鸣。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耳鸣。雷鸣。自鸣钟。孤掌难鸣。礼炮齐鸣。鸣鼓。鸣锣开道。3.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鸣谢。鸣冤。鸣不平。百家争鸣。4.姓。

成语评论

哎哟,你听说过“不平则鸣”这个成语吗?说白了就是遇到不公平的事儿,人就会忍不住发声。比如楼下早餐店老板发现有人插队买包子,立马喊一嗓子:“排队啊各位,规矩不能坏!”——这不就是典型的“路见不平一声吼”嘛!

那问题来了:为啥人遇到不公就非得“鸣”呢?这其实跟人的本能反应有关。想象一下,你辛苦加班三个月,结果奖金全给了摸鱼的同事,这时候要是还闷不吭声,那不得憋出内伤?老话说得好,“会哭的孩子有奶喝”,合理表达诉求才能推动改变啊!

不过啊,这“鸣”也得讲究方法。上周看到个新闻,小区物业乱收停车费,有个业主直接搬个小板凳在门口开直播讲道理。结果你猜怎么着?当天下午物业就贴出整改通知了。这说明啥?现代社会里,有理有据地发声可比砸桌子摔碗管用多啦!

有人可能要问:“那要是遇到敢怒不敢言的情况咋整?”嘿,这就要说到“鸣”的智慧了。我们单位新来的实习生发现报表数据有问题,人家没当众怼主管,而是私下整理了对比图表去沟通。您瞧,既解决了问题,又没撕破脸皮,这就叫“绵里藏针”的沟通艺术。

依我看呐,这个成语放在今天特别有意思。以前可能靠击鼓鸣冤,现在能发微博、写市长信箱,甚至用AI技术收集证据。关键不在于声音多大,而在于能不能说到点上。就像我奶奶常说的:“理直气要和,有理不在声高嘛!”只要咱们保持理性思考,该发声时就发声,社会这锅汤才能越熬越香不是?

最后说句实在的,遇到不公平时,与其当个闷葫芦生闷气,不如学学春笋——压力越大,破土的劲儿越足。但可别学二踢脚啊,一点就炸反而容易伤着自个儿。记住咯,智慧地“鸣”,才能让世界听见你的声音!

不平则鸣的造句

  1. 造句 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
  2. 造句 出了事情,不平则鸣,群众在下面说话,你压得住吗?
  3. 造句 自古就有不平则鸣这句话,对不公的事,我就是要说两句!
  4. 造句 不平则鸣,这是人之常情。小罗受了委屈,发几句牢骚,完全可以理解。
  5. 造句 我是一个人民代表,不平则鸣,反映市民要求,这是我份内的事。
  6. 造句 物有不平则鸣,胸有郁气当出却难舒。韩愈 
  7. 造句 圣上,臣听说,物不平则鸣,士有怨而发。
  8. 造句 不平则鸣,生性单纯的风敛衣大声抱怨了起来,“他本来应该是我班上的学员啊,卓烈家这不明摆着欺负人吗,我一定要不会罢休!”。
  9. 造句 物不平则鸣,而要寻求“平”,可以通过当事人协商的办法,也可以找仲裁机构仲裁、政府调解、行政复议等。
  10. 造句 “物不平则鸣”织就了中国人侠客情结的历史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