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èn
  • mèn
  • pí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èn mèn bù píng

成语解释:愤懑:抑郁不平。因不公平的事而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成语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九回:“我听郎君之言愤懑不平,似怨小姐错看了郎君的诗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心中不服

繁体字形:憤懣不平

英文翻译:Discontent and injustice

愤懑不平的意思

愤: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发怒:气愤。义愤。公愤。愤世嫉俗。

懑:1.烦闷。2.愤慨;生气:愤懑。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平:1.表面没有高低凹凸,不倾斜:平坦。马路很平。把纸铺平了。2.使平:平了三亩地。把沟平了种庄稼。3.两相比较没有高低、先后;不相上下:平辈。平列。平局。平起平坐。这场球赛双方打平了。4.达到相同的高度:平槽。平了世界记录。5.平均;公平:平分。持平之论。6.安定:风平浪静。心平气和。7.用武力镇压;平定:平叛。平乱。8.抑止(怒气):你先把气平下去再说。9.经常的;普通的:平时。平淡。10.姓。

成语评论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自己付出了很多努力,结果却被别人抢了功劳,心里像压了块石头似的难受?这时候用"忿忿不平"就特别贴切。比如:"小王看着同事拿着本该属于自己的奖杯,虽然嘴上没说,眼神里却透着忿忿不平。"

为什么人们会产生这种情绪呢?其实就像高压锅需要排气阀,负面情绪也需要出口。成语"怒火中烧"就生动描绘了这种状态:"得知被最信任的朋友欺骗时,他感觉有团火在胸腔里烧,握着杯子的手都在发抖。"这时候要提醒自己:愤怒是本能,克制才是本事。

有没有更积极的表达方式?"义愤填膺"给出了答案。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对不公现象的正直态度:"看到老人被欺负,几个路过的年轻人义愤填膺地站出来主持公道。"这告诉我们,同样的情绪能量,换个角度就能转化为正能量。

说到处理情绪的小窍门,我倒有个亲身体会。去年项目被截胡时,我也经历过"愤懑不平"的阶段。后来试着把情绪写进日记,意外发现这些文字竟成了创作素材。就像古人说的"不平则鸣",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鸣"的方式。

下次当心里泛起酸涩时,不妨想想"忍气吞声"和"据理力争"的区别。前者像闷烧的炭火伤人伤己,后者则是带着智慧的锋芒。记住:情绪本身没有对错,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驾驭它驶向正确的方向。

愤懑不平的造句

  1. 造句 他说许多候选人都对当地政府愤懑不平,无法吐露他们的心声。
  2. 造句 遇到黑人自以为受到亏待,变得愤懑不平,使他们清醒过来的最好办法莫如公民们自己来执行法律。
  3. 造句 一番认识之后,白薇薇也发泄完心中的愤懑不平,逐渐恢复过来,只是身体有些虚弱,索性这几天赖在屋里好好休养。
  4. 造句 此时的温雅德内心正愤懑不平。
  5. 造句 柳儿愤懑不平:不渝,她这分明就是威胁你。
  6. 造句 几年过去,当初愤懑不平的职责声也渐渐小下去,月姬永远是一副淡然的样子,政事都处理地无可挑剔,也不见有什么乖张之举。
  7. 造句 一声PP回话响声方才将王大豪从愤懑不平中拉了回来,看到接下来小魔女的回话,王大豪不禁有种自挂东南枝的冲动。
  8. 造句 这股气息中,充满着愤懑不平,也充满着铮铮不屈,好像这位绝强者最后一次笑傲天地的悲壮之歌,充斥天地。
  9. 造句 主要观点即在劝善惩恶的外衣下,包裹着作者、评点者那颗愤懑不平的心,而自娱、娱人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10. 造句 伤痕文学的创作是作家对那段沉痛历史的控诉,是人们历经苦难的见证,是愤懑不平心曲的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