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ú róng chū shuǐ
成语解释: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成语出处:南朝 梁 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女性
繁体字形:芙蓉出水
英文翻译:hibiscus rising out of water
芙:1.〔芙蓉〕a.落叶灌木,花有红、黄、白各色,别于荷花,亦称“木芙蓉”;b.荷花的别称。2.〔芙蕖〕荷花的别称。3.〔芙蓉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的别称,简称“蓉城”或“蓉”。
蓉:1.用某些植物的果肉或种子制成的粉状物:豆蓉。椰蓉。2.见〖芙蓉〗、3.四川成都的别称。4.姓。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芙蓉出水”这个成语,你听过吗?它到底在形容什么?举个例子,同事小张刚写完一份项目方案,领导看了连连称赞:“你这方案逻辑清晰、简洁有力,真是芙蓉出水啊!”这里说的“芙蓉出水”,其实是在夸方案像刚露出水面的荷花一样清新自然,不拖泥带水。
有人会问:这成语只能用在文字作品上吗?当然不是!比如朋友最近换了极简风格的家居设计,白色墙面搭配原木家具,你可能会感叹:“这房间布置得像芙蓉出水,看着就让人心里透亮。”这说明这个成语也能描述视觉上的纯净美感。
这个成语从哪儿来的?其实它源自古代诗人对荷花的观察。南朝诗人谢灵运曾写过“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后来逐渐演变成形容事物天然去雕饰的状态。有意思的是,现代人用它时往往带着对“天然美感”的向往——就像现在流行素颜妆,追求的也是这种不刻意修饰的生动。
换个角度想,为什么人们总用芙蓉比喻美好事物?我曾在江南见过清晨的荷塘,沾着露水的荷花在薄雾中半开,那种既不张扬又充满生命力的姿态,确实和优秀作品、美好气质的神韵相通。这种比喻能流传千年,或许正因为它触动了人们对“自然本真”的集体共鸣。
下次遇到让人眼前一亮的事物时,不妨试试这个成语。比如看到孩子未经指导画的彩虹,可以说:“这幅画芙蓉出水,比培训班教的模板生动多了。”你会发现,恰当使用成语就像给语言洒了层金粉,既传神又有文化味儿。
最后留个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芙蓉出水”式的简洁表达反而更显珍贵。毕竟,让人记住的从来不是繁杂的堆砌,而是那一瞬间击中内心的清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