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ào
  • táng
  • z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iào táng zhī qì

成语解释:比喻有治理国事才能的人

成语出处:明·刘基《卖柑者言》:“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指栋梁之材

繁体字形:廟堂之器

英文翻译:Utensil of Temple

庙堂之器的意思

庙:1.旧时供祖宗神位的处所:宗庙。家庙。2.供神佛或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处所:寺庙。土地庙。文庙。岳庙。山顶上有一座庙。3.指朝廷:庙堂。廊庙。4.已死皇帝的代称:庙号。庙讳。5.庙会:赶庙。

堂:1.正房:堂屋。2.专为某种活动用的房屋:礼堂。课堂。食堂。3.旧时官府中举行仪式、审讯案件的地方:大堂。过堂。4.用于厅堂名称,旧时也指某一家、某一房或某一家族:三槐堂。5.用于商店牌号:同仁堂(北京的一家药店)。6.堂房:堂兄。堂弟。堂姊妹。7.a)用于成套的家具:一堂家具。b)用于分节的课程,一节叫一堂:两堂课。c)旧时审案一次叫一堂:过了两堂。d)用于场景、壁画等:三堂内景。一堂壁画。8.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器:1.器具:瓷器。木器。铁器。器物。2.器官:消化器。生殖器。3.度量:器量。4.才能;人才:大器晚成。5.器重。

成语评论

庙堂之器”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抽象,但举个例子就明白了。比如公司里有个员工,平时不显山露水,但每次遇到危机时,他总能稳住局面、提出关键方案。老板私下说:“小张是咱们部门的‘庙堂之器’,有他在我才能睡个安稳觉。”这里用成语既夸了能力,又暗示了他在团队中的支柱作用。

有人可能会问:“庙堂之器只能用来形容大人物吗?”其实不然。古时候这个词确实指国家重臣,比如《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劝刘备:“欲成霸业,必寻庙堂之器相助。”但放到今天,社区里调解矛盾的志愿者、学校里带学生创新的老师,只要能在关键位置扛起责任的人,都能被称作“庙堂之器”。

这个成语的现代价值在哪?我认为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不靠头衔彰显,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像疫情期间,不少基层工作者既没有响亮职位,也不上新闻头条,但他们的果断行动让千万家庭免于困顿——这样的“无名英雄”恰恰是当代社会最需要的“庙堂之器”。

有个有趣现象:很多企业选拔高管时,不再只看履历光鲜的“空降兵”,反而更倾向内部培养的“老黄牛”。某科技公司HR总监说:“我们宁可要十年磨一剑的‘庙堂之器’,也不要只会PPT的‘绣花枕头’。”这种用人观念的转变,让踏实做事的人有了更多机会。

如何让自己具备“庙堂之器”的特质?观察那些被公认担得起这个评价的人,会发现三个共性:遇事不甩锅、学习不停止、眼光不放短。就像老木匠带徒弟时常说的:“别急着雕花纹,先把木料选扎实了。”修炼内功的过程虽然枯燥,但关键时刻的底气正来源于此。

最后想说,每个时代对“庙堂之器”的定义都在变化,但内核始终如一。当我们在各自领域深耕时,不必刻意追求被贴上这个标签。就像山间青松,只管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待风雨来时,自然会被看见那份挺拔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