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ǔ
  • cuàn
  • láng
  • bē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ǔ cuàn láng bēn

成语解释:形容狼狈逃跑的情景。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果然老百姓扶老挈幼,鼠窜狼奔,都奔东平府来。”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鼠竄狼奔

英文翻译:run hither and thither like rats and wolves

鼠窜狼奔的意思

鼠:哺乳动物,种类很多,一般身体小,尾巴长,门齿很发达,没有犬齿,毛褐色或黑色,繁殖力很强,有的能传播鼠疫。通称老鼠,有的地区叫耗子。

窜:1.逃跑;乱跑:流窜。抱头鼠窜。2.改易(文字):窜改。点窜。

狼:哺乳动物,外形像狗,面部长,耳朵直立,毛黄色或灰褐色,尾巴向下垂。昼伏夜出,冬天常聚集成群,性凶暴,吃野生动物和家畜等,有时也伤害人。

奔:[bēn]1.奔走;急跑:狂奔。奔驰。2.紧赶;赶忙或赶急事:奔命。奔丧。3.逃跑:奔逃。东奔西窜。4.姓。[bèn]1.直向目的地走去:投奔。直奔工地。他顺着小道直奔那山头。奔向小康。2.朝;向:奔这边看。渔轮奔渔场开去。3.年纪接近(四十岁、五十岁等):他是奔六十的人了。4.为某事奔走:奔球票。你们生产上还缺什么材料,我去奔。

成语评论

说到“鼠窜狼奔”,很多人可能对这个成语有些陌生,但它描述的场面其实很常见——想象一下,一群老鼠突然被灯光照到,慌不择路地四处乱窜;或者野狼被猎人追赶时疯狂奔逃的样子。这种场景用来比喻人在紧急情况下失去冷静、狼狈逃窜的状态。比如:“听到警报声响起,原本排队的人群瞬间鼠窜狼奔,有人跑丢了鞋子,有人撞翻了货架。”这种画面感是不是立刻浮现在眼前了?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形容逃跑吗?”其实不然。它更多是强调“慌乱无序”的状态。比如职场上,如果团队突然接到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紧急任务,领导又不停施压,大家手忙脚乱翻资料、改方案的样子,也可以说像“鼠窜狼奔”。这时候的“逃”不是物理意义上的逃跑,而是心理上的不知所措。

举个例子:小王负责的直播活动突然遭遇技术故障,观众开始刷屏骂人。他一边联系技术人员,一边抓过同事的备用手机调试设备,还不忘在后台给用户发道歉公告。事后同事调侃他:“你刚才鼠窜狼奔的样子,简直像被十只野狼追着跑。”这里的用法就跳出了字面意义,生动展现了多线程救火的狼狈状态。

为什么这个成语能流传至今?我觉得它精准捕捉了人性中共通的弱点——面对突发危机时,理性思考往往让位于本能反应。就像火灾逃生演练时总有人会冲向电梯,虽然知道该走安全通道,但慌乱中就是会做出非理性选择。成语的价值,就在于用四个字说清了这种复杂的心理机制。

现代人其实更需要理解这个成语的警示意义。遇到突发状况时,与其像无头苍蝇般乱撞,不如提前建立应急预案。就像地震演练时反复强调的“趴下、掩护、稳住”,把正确反应变成肌肉记忆,才能在关键时刻避免“鼠窜狼奔”式的混乱。毕竟,冷静本身就是种可训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