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ěng tóu shǔ cuàn
成语解释:抱着脑袋,象老鼠似地逃窜。形容仓皇逃跑的狼狈相。
成语出处:《汉书 蒯通传》:“常山王奉(捧)头鼠窜,以归汉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敌人的狼狈相
繁体字形:捧頭鼠竄
英文翻译:cover one 's face and creep away
捧:1.用双手托:捧着花生米。双手捧住孩子的脸。2.用于能捧的东西:一捧枣儿。捧了两捧米。3.奉承人或代人吹嘘:捧场。你别再捧我了。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鼠:哺乳动物,种类很多,一般身体小,尾巴长,门齿很发达,没有犬齿,毛褐色或黑色,繁殖力很强,有的能传播鼠疫。通称老鼠,有的地区叫耗子。
窜:1.逃跑;乱跑:流窜。抱头鼠窜。2.改易(文字):窜改。点窜。
“捧头鼠窜”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滑稽?其实它的正确写法应该是“抱头鼠窜”,指狼狈逃跑的样子。不过既然题目提到了“捧头鼠窜”,我们就以这个误写版本展开讨论——毕竟语言本身也会随着使用习惯演变。
这个成语到底在说什么? 想象一个考试作弊的学生突然被老师点名,他慌慌张张收起小抄、缩着脖子溜出教室的样子,就是“捧头鼠窜”的生动写照。成语中的“捧头”其实更接近“抱头”的动作,像是人受到惊吓时本能地护住头部,而“鼠窜”则像老鼠一样仓皇逃窜,两者叠加起来传递出强烈的慌张感。
为什么用老鼠比喻逃跑? 老鼠在遇到危险时确实会快速钻洞躲藏,这种自然反应和人类遇到突发状况时的手足无措异曲同工。比如工作中搞砸了重要项目,有人可能会借口上厕所暂时逃离会议室,这种“战术性撤退”就带着几分“鼠窜”的意味。
现代生活中还能用这个成语吗? 当然可以!某次部门会议上,当领导突然要求解释项目延期的原因时,小李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最后借口接电话溜出会议室,同事就调侃他“捧头鼠窜”。这种用法既保留了成语的幽默感,又贴合了职场场景。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趣味性恰恰在于画面感。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我们或许都经历过想要“鼠窜”的瞬间——比如在社交场合说错话时,或是网购误发工作群的那一刻。但与其狼狈逃避,不如学习坦然面对:毕竟连老鼠都知道,逃跑只是权宜之计,找到安全的洞穴才是长久之道。
下次遇到令你想“捧头鼠窜”的场景时,不妨停下来深呼吸。就像成语里那只虚构的老鼠,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敏捷的反应,更需要看清方向的智慧。逃跑或许能带来短暂的安全感,但直面问题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