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 quǎn sāng má
成语解释:形容乡村的安静生活。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3回:“又走了一里多路,是一个乡镇了,田里种着菜,篱笆里栽着花,大有‘鸡犬桑麻’光景。”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乡村的安静生活
繁体字形:鶏犬桑麻
英文翻译:Mulberry and dog
鸡:1.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红色的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2.(Jī)姓。
犬:狗:警犬。猎犬。牧犬。军用犬。丧家之犬。鸡鸣犬吠。
桑:1.桑树,落叶乔木,树皮有浅裂,叶子卵形,花黄绿色。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穗可以吃,嫩枝、根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2.(Sāng)姓。
麻:1.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麻布。麻衣。麻袋。麻绳。麻纺。2.指“芝麻”:麻酱。麻油。3.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脚麻了。4.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麻痹。麻醉。麻木不仁。5.面部痘瘢,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麻子。6.带细碎斑点的:麻雀。麻蝇。7.喻纷乱:麻乱。麻沸。8.姓。
清晨的鸡鸣划破薄雾,大黄狗蹲在篱笆边摇尾巴,桑树叶在晨光中泛着油亮。张老汉扛着锄头往麻田走,裤脚还沾着露水——这就是语文课本里"鸡犬桑麻"的实景写照。可这四个字背后,藏着怎样的生活智慧?
有人问:"现在都智能养鸡场了,谁还守着桑麻过日子?"其实成语就像老茶壶,装的是千年不变的道理。上周我去乡下采风,发现00后小网红"李子柒式"的短视频里,照样有喂鸡遛狗的镜头。这种返璞归真的内容,播放量动辄百万,不正说明钢筋水泥里的人们,心底都渴望着"鸡犬桑麻"式的简单节奏?
在苏州平江路茶馆,我遇见过穿汉服的年轻白领。她们用有机麻布手帕,喝桑叶茶,笑称这是"新中式养生"。这让我突然明白,"鸡犬桑麻"不是要人倒退到农耕时代,而是提醒我们:最珍贵的生活元素,往往藏在最简单的日常里。就像我那个在CBD上班的闺蜜,每天早晨坚持用石磨磨豆浆,她说豆香能治愈PPT带来的焦虑。
最近看《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说:"真正的美味不在米其林,在灶台边的猫狗喧闹中。"这话让我想起外婆家的柴火灶,铁锅炖菜时灶膛噼啪作响,老猫在门槛打盹,这样的场景比任何滤镜都温暖。或许这就是成语的现代启示:科技再发达,我们依然需要那些能触摸到生命温度的生活切片。
上周社区举办旧物改造市集,邻居用破牛仔裤种多肉植物,麻绳编织的吊篮里垂下绿萝。看着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创造,我突然觉得"鸡犬桑麻"从未离开——它只是换上了牛仔布的外衣,继续在水泥森林里生长。就像我书桌上的苔藓微景观,虽不及桑麻成荫,但每天浇水时的那份专注,何尝不是对古老智慧的温柔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