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ǔ ròu fēn lí
成语解释:骨肉:指父母兄弟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0卷:“谁知死后缠绵,恩变成仇,害得我骨肉分离,死无葬身之地,我好苦也!我好恨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亲人分散
繁体字形:骨肉分离
英文翻译:Separation of bone and meat
骨:[gǔ]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gū]1.〔骨朵儿〕尚未开放的花朵。2.〔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肉:1.人和动物体内接近皮的部分的柔韧的物质。某些动物的肉可以吃。2.某些瓜果里可以吃的部分:枣肉。冬瓜肉厚。3.不脆;不酥:肉瓤儿西瓜。4.性子慢,动作迟缓:肉脾气。那个人太肉,一点儿利索劲儿也没有。
分:[fēn]1.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4.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辨别:区分。分析。6.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离:1.相距,隔开:距离。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2.离开,分开:分离。离别。离家。离散(sàn)。离职。离异。离间(jiàn)。支离破碎。3.缺少:办好教育离不开教师。4.八卦之一,符号是“☲”,代表火。5.古同“罹”,遭受。6.古同“缡”,妇女的佩巾。7.〔离离〕形容草木茂盛,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8.姓。
“骨肉分离”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骨头和肉被分开,实际上用来比喻亲人被迫分离的痛苦场景。比如:“战争年代,无数家庭因逃难而骨肉分离,母亲抱着襁褓中的孩子哭喊的画面,成了那个时代最揪心的记忆。”这种例子让人直观感受到成语背后的沉重情感。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骨肉”来比喻亲人?其实古人认为,骨和肉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就像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比如《红楼梦》中探春远嫁的情节,贾母含泪说“虽是皇家恩典,到底骨肉分离”,就体现了这种无法割舍的血脉联结。
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依然适用吗?我曾见过一位留守儿童的作文:“爸爸妈妈在手机屏幕里对我笑,但我知道我们之间隔着两千公里。”这种新型的“骨肉分离”虽然少了战乱背景,却同样让人揪心。不过值得乐观的是,如今交通和通讯的便利,让物理距离带来的伤痛得以部分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骨肉分离”不单指空间上的分隔。比如朋友讲过一个真实故事:老张因年轻时执意创业,与父亲二十年没说话,直到老人临终前才和解。这种精神层面的隔阂,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分离”?这让我想到,主动沟通有时比被动等待更能缝合亲情裂缝。
有人认为这个成语过于悲情,但我更愿意看到希望。就像纪录片《人生第一次》里,被领养的女孩通过DNA检测找到生母,两人相拥而泣的画面,恰恰证明骨肉之情纵使被岁月冲淡,依然存在重聚的可能。生活中的分离或许不可避免,但人类对团聚的渴望从未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