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iāo píng duàn gěng
成语解释:随波逐流的浮萍和植物的断茎。比喻飘泊无定的身世。
成语出处:宋·周行己《再和文叔》:“契阔十年才道旧,问关千里又言旋。飘萍断梗无根柢,愁唤羸童理破鞯。”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飄萍斷梗
英文翻译:To fall off a tree
飘:1.随风摇动或飞扬:飘动。飘摇。飘落。红旗飘飘。外面飘着雪花。2.形容腿部发软,走路不稳:两腿发飘。3.轻浮;不踏实:作风有点儿飘。4.姓。
萍:1.浮萍。2.红萍,水生蕨类植物。即满江红。浮生于水面,叶绿色,秋季转红色。全草可作鱼类及家畜的饲料,又可作绿肥。
断:1.(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砍断。割断。绳子断了。2.断绝;隔绝:断水。断电。断奶。断了关系。音讯断了。3.间断: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做饭,从没有断过。4.拦截: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5.戒除(烟酒):断烟。断酒。6.姓。7.判断;决定:断语。诊断。独断专行。这个案子断得公道。8.绝对;一定(多用于否定式):断无此理。断不能信。
梗:1.植物的枝或茎:菜梗。2.直;挺直:梗着脖子。3.阻碍:从中作梗。
最近总听到“飘萍断梗”这个词,到底什么样的场景能用它?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张刚毕业去北京工作,半年换了三次出租屋,每次搬家都带着两个行李箱,他说自己就像“飘萍断梗,连床头柜都不敢买”。这时候用这个成语,是不是特别贴切?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形容地理上的漂泊吗?其实不然。比如老王所在的公司被收购,部门突然解散,他在茶水间叹气:“现在真成了飘萍断梗,四十岁还要重新投简历。”这时候的“飘萍断梗”,说的就是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现在的年轻人反而更习惯这种状态。上周在咖啡馆听见两个自由职业者聊天,穿格子衫的小伙笑着说:“我们这种飘萍断梗的日子,不正是新时代的闯荡吗?”这让我想到,成语的现代解读其实可以更积极——动荡中藏着机遇。
为什么这个成语能引发共鸣?本质上它抓住了人类对稳定性的原始需求。就像上周台风天,我看着阳台那盆被吹得东倒西歪的绿萝,突然理解了什么叫做“飘萍断梗”。不过换个角度看,植物在风雨中反而长得更茁壮,这或许能给处在变动期的我们一些启发。
有个读者曾问我:用这个成语会不会显得太消极?我的建议是注意语境。比如形容被迫的漂泊时可以说“疫情让实体店主们成了飘萍断梗”,但描述主动选择时不妨换个说法:“他们像候鸟般自在迁徙”。语言就像调色板,关键看你怎么调配。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这个成语原本描绘的是自然景象,明代诗人用它形容被秋风吹散的浮萍。如今我们赋予它更多人文色彩,这或许就是语言的生命力——老树发新枝,总能找到适配时代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