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ùn zhī zhě chāng,nì zhī zhě wáng
成语解释:顺:顺从;昌:昌盛;逆:违背;亡:灭亡。顺从他的就可以存在和发展,违抗他的就叫你灭亡。形容剥削阶级的独裁统治。
成语出处:《史记 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英文翻译:Those who follow prosper, those who resist perish
顺:1.向着同一个方向(跟“逆”相对):顺风。顺流而下。2.依着自然情势(移动);沿(着):顺大道走。水顺着山沟流。3.使方向一致;使有条理次序:把船顺过来,一只一只地靠岸停下。这篇文章还得顺一顺。4.趁便;顺便:顺手关门。顺嘴说了出来。5.适合;如意:顺心。顺眼。不顺他的意。6.顺利:顺遂。这些年一直很顺。7.依次:顺延。8.顺从:归顺。百依百顺。9.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者:1.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强者。老者。作者。读者。胜利者。未渡者。卖柑者。符合标准者。2.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文艺工作者。共产主义者。3.用在“二、三”等数词和“前、后”等方位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事物:前者。后者。二者必居其一。两者缺一不可。4.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风者,空气流动而成。5.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多见于早期白话):路上小心在意者!6.姓。7.指示代词。义同“这”(多见于早期白话):者番。者边。
昌:1.兴旺;兴盛:昌盛。昌明。2.正当(dàng);美好:昌言。3.姓。
逆:1.方向相反。与“顺”相对:逆风。逆流。2.抵触;不顺从:逆耳。逆子。3.背叛;背叛者:叛逆。逆产。4.迎接:逆旅(旅馆)。5.事先:逆知。逆料。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者:1.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强者。老者。作者。读者。胜利者。未渡者。卖柑者。符合标准者。2.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文艺工作者。共产主义者。3.用在“二、三”等数词和“前、后”等方位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事物:前者。后者。二者必居其一。两者缺一不可。4.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风者,空气流动而成。5.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多见于早期白话):路上小心在意者!6.姓。7.指示代词。义同“这”(多见于早期白话):者番。者边。
亡:[wáng]1.逃:逃亡。流亡。2.失去:亡佚。亡羊补牢。3.死:伤亡。死亡。4.灭:灭亡。亡国奴。救亡。兴亡。[wú]古同“无”,没有。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句话听起来像一句古老的警告,但放到今天的生活里,它究竟想说什么呢?举个例子:一家传统企业发现市场转向线上销售,如果老板果断投资电商团队、优化物流体系,很可能抓住新机遇;但如果坚持只开实体店,拒绝转型,最终可能被淘汰。这就是“顺势而为”的力量。
问题:为什么“顺之者昌”比“逆势硬扛”更聪明?答案很简单:趋势就像河流,逆流游泳消耗体力却难以前进,顺流划桨反而能借力走得更远。比如新能源车的普及已成全球共识,车企如果死守燃油车技术,无异于亲手关上未来的大门。
不过,个人认为,“顺之者昌”不等于盲目跟风。十年前共享单车火爆时,上百家企业一窝蜂入局,结果大量公司因过度竞争破产。真正的“顺势”需要理性判断——就像冲浪者不会跳进即将消散的浪花里,而是选择正在形成的浪潮。
问题:普通人如何判断什么是“该顺应的趋势”?不妨观察三个信号:政策导向(比如碳中和目标)、技术突破(如AI工具普及)、大众行为变化(短视频取代长文章)。当这三个齿轮开始同步转动,往往就是趋势成型的标志。例如远程办公的兴起,正是技术成熟、企业成本优化、员工需求升级共同推动的结果。
有个有趣的对比案例:诺基亚曾占据手机市场40%份额,却因低估触屏智能机的趋势而衰落;任天堂在游戏机市场遭遇瓶颈时,转而开发体感游戏Wii,反而开辟新蓝海。这说明,顺应趋势的本质是主动调整姿态,而不是被动随波逐流。
最后要提醒的是,趋势会变,但人性不变。无论时代如何更迭,人们对便捷、健康、情感连接的需求始终存在。找到趋势与人性需求的交汇点,才是“顺之者昌”的真正智慧。就像直播带货表面是技术革新,底层逻辑其实是重建了“集市讨价还价”的人际互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