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áng jiāng tiān xiǎn
成语解释:长江为天然的壕沟。形容长江地势险要,不可逾越
成语出处:《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南阳密迩中原,易以号召四方;又有长江天险,可以固守。”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形容长江
繁体字形:長江天險
英文翻译:Natural danger of the Yangtze River
长:[cháng]1.两点之间的距离大(跟“短”相对)。a)指空间:这条路很长。长长的柳条垂到地面。b)指时间:长寿。夏季昼长夜短。2.长度: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铁路桥全长6772米。3.长处:特长。取长补短。一技之长。4.(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长于写作。5.(旧读zhàng)多余;剩余:长物。6.姓。[zhǎng]1.领导人:部长。校长。乡长。首长。2.生:长锈。山上长满了青翠的树木。3.生长;成长:杨树长得快。这孩子长得真胖。4.增进;增加:长见识。长力气。吃一堑,长一智。
江:1.大河:长江。珠江。黑龙江。2.(Jiāng)指长江:江汉。江淮。江南。江左。3.姓。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险:1.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险地。险峻。山高水险。这条盘山公路弯道多,很险。2.地势险恶不容易通过的地方:天险。无险可守。3.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冒险。保险。脱险。险症。巡堤查险。4.狠毒:阴险。险诈。5.险些:险遭不幸。
哎,说到“长江天险”,大伙儿可能第一反应就是“天堑长江”这个成语。说白了,这词儿形容的就是长江那种“你过不去,我也别想轻易过来”的险要地势。比如说啊,“当年赤壁之战,周瑜就是靠着长江天险,硬是把曹操大军挡在了北岸”。这时候有人要问了:“长江为啥能叫‘天险’呢?”嘿,您别说,这得从它那宽得吓人的江面、湍急的水流,还有两岸陡峭的山势说起——这些自然条件凑一块儿,简直就是老天爷给安的防盗门。
话说回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种成语,放在长江防线也特别贴切。举个栗子,南宋时期金兵南下,文天祥就写过“长江如带,天险难逾”这样的句子。这时候问题又来了:“这天险真就牢不可破吗?”其实啊,历史上还真有几次突破成功的案例,像元朝忽必烈就搞过水陆并进,但大多数时候,守方只要不犯低级错误,确实能靠地理优势撑挺久。这就像打游戏卡地形,占着高地就是能多三分胜算。
不过咱得说句实在话,现在看长江天险,和古人视角可大不一样咯。以前说“长江天堑,古来限南北”,现在呢?跨江大桥都修了百八十座,高铁嗖的一下就过去了。有人可能纳闷:“那这成语还有现实意义吗?”您别说,军事价值确实减弱了,但作为文化符号反而更鲜活了——就像现在说“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的长江天险”,既保留了“难以跨越”的意象,又赋予了新内涵。
个人觉着啊,长江天险这个概念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总在变与不变之间找平衡。三国那会儿曹操对着长江干瞪眼,现在咱们搞三峡大坝照样要敬畏自然力量。就像老话说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如今还得加半句“靠科技改造山河”。这种古今碰撞,倒让“天险”二字多了几分哲学味儿——到底是地势造就了历史,还是人定胜天改变了规则?这事儿还真值得琢磨。
最后提个冷知识,您知道“天险”这个词儿在古诗里出现频率多高吗?光是《全唐诗》里就有两百多处。像李白的“天门中断楚江开”,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些看似写景的诗句,其实都在暗戳戳强调长江的战略价值。所以说啊,长江天险从来不只是地理概念,更是刻在文化基因里的集体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