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iān qiàn cháng jiāng
成语解释:堑:壕沟。长江为天然的壕沟。形容长江地势险要,不可逾越
成语出处:柳亚子《京口感怀》诗:“天堑长江第几州,十年梦想竟成游。”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形容长江
繁体字形:天塹長江
英文翻译:The Yangtze River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堑:[qiàn]1.防御用的壕沟,护城河:堑壕。天堑。2.陷坑,亦喻挫折:吃一堑,长一智。3.挖掘:“环而堑之,及泉”。[zàn]古同“錾”。[jiàn]古同“渐”,平缓。
长:[cháng]1.两点之间的距离大(跟“短”相对)。a)指空间:这条路很长。长长的柳条垂到地面。b)指时间:长寿。夏季昼长夜短。2.长度: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铁路桥全长6772米。3.长处:特长。取长补短。一技之长。4.(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长于写作。5.(旧读zhàng)多余;剩余:长物。6.姓。[zhǎng]1.领导人:部长。校长。乡长。首长。2.生:长锈。山上长满了青翠的树木。3.生长;成长:杨树长得快。这孩子长得真胖。4.增进;增加:长见识。长力气。吃一堑,长一智。
江:1.大河:长江。珠江。黑龙江。2.(Jiāng)指长江:江汉。江淮。江南。江左。3.姓。
提到"天堑长江",很多人会联想到长江的壮阔与险要。这个成语源自《南史》,原本特指长江的天然屏障作用,现在常用来比喻难以跨越的障碍。比如在商业谈判中,双方可能把价格分歧称为"天堑长江",既保留了原意的地理意象,又增添了现实困境的生动表达。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于地理环境吗?其实不然。最近看到某科技论坛的讨论贴,楼主将芯片制造的技术突破比作"跨越天堑长江",这个用法就跳出了地理限制,把技术难关具象化为可感知的山水意象,反而让专业话题变得通俗易懂。
在个人成长领域,这个成语也有妙用。记得有位作家在自传里写道:"三十岁那年的职业转型,就像面对天堑长江,既害怕深不见底的江水,又向往对岸的柳暗花明。"这种将内心挣扎与自然景观结合的写法,既保留了成语的恢弘感,又增添了人文温度。
有个有趣的现象:现代人使用"天堑长江"时,往往更侧重"跨越"的动作而非"障碍"本身。就像去年某马拉松赛事的宣传语"跨越你心中的天堑长江",巧妙地把地理概念转化为心理激励。这种演变反映出语言随着时代发展的生命力,也说明成语的活用需要结合具体语境。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精妙处在于平衡了"天险"与"人迹"的关系。就像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时,郭沫若题写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既承认自然屏障的客观存在,更彰显人类突破局限的主观能动。这种辩证思维,或许正是古老成语在当代依然鲜活的原因。
下次遇到看似不可逾越的困难时,不妨想想"天堑长江"的现代演绎。它提醒我们:真正的障碍往往不在外界,而在认知局限。就像无人机航拍展现的新视角,那些蜿蜒的江流换个高度观察,反而成了指引方向的天然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