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īn
  • lán
  • z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īn lán zhī qì

成语解释:金:黄金。兰:香草。契:投合。指情投意合的朋友。也指结拜弟兄。

成语出处:《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指情投意合的朋友或结拜弟兄

繁体字形:金蘭之契

英文翻译:sworn brothers

金兰之契的意思

金: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2.金属:五金。3.钱:现金。助学金。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金收兵。金鼓齐鸣。5.比喻尊贵、珍贵: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金发(fà)。金灿灿。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兰:1.兰花,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花清香,可盆栽供观赏。2.兰草,即泽兰,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卵圆形或披针形,边缘有锯齿。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契:[qì]1.证券,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契约。契据。房契。2.相合,相投:相契。契合。默契。契友。契分(fèn)(投合无间的情分)。契厚。3.用刀雕刻:契刻。契舟求剑。4.〔契机〕指事物转化的关键。5.刻的文字,近代称甲骨文:书契。契文(甲骨文)。[qiè]古同“”,用刀子刻。[xiè]古人名,中国商朝的祖先,传说是舜的臣,助禹治水有功而封于商。

成语评论

金兰之契”这个成语听起来文绉绉的,到底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它形容两个人像亲兄弟或亲姐妹一样,感情深厚到可以“拜把子”的程度。比如《三国演义》里的刘关张桃园结义,就是典型的“金兰之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种肝胆相照的情谊,放到今天依然让人动容。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都2023年了,谁还搞结拜那一套?其实“金兰之契”的重点不在形式,而在真心。比如职场中遇到的前辈手把手教你实战经验,生活中闺蜜在你低谷时二话不说打钱救急,这种不计得失的信任和支持,本质上就是现代版的金兰之契

有个有趣的细节常被忽略:成语中的“金兰”二字其实暗藏玄机。《易经》里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既强调情比金坚,又突出相处如兰草般清香自然。这提醒我们,真正深厚的情谊既需要共同目标的黏合力,也需要相处舒服的松弛感。

个人认为,现代人更需要的或许是“金兰之契”的变体。比如创业伙伴间的“咖啡之约”——每周固定时间聊行业趋势;或者健身搭子的“操场盟约”——风雨无阻互相监督。这些关系虽没有焚香磕头的仪式,但那份心照不宣的默契,何尝不是新时代的金兰之交?

当我们在社交软件好友列表里翻找真正能说心里话的人时,或许该思考:金兰之契的本质,其实是给浮躁的人际关系按下暂停键。它不要求天天腻在一起,而是像老茶壶里温着的陈年普洱,需要时总能倒出暖心的温度。

金兰之契的造句

  1. 造句 人们对刘、关、张三人誓同生死的金兰之契,是极为赞颂的。
  2. 造句 人们对刘、关、张三人誓同生死的金兰之契,是极力赞颂的。
  3. 造句 爰志同道合之心,完异姓金兰之契。
  4. 造句 ——这决定着交友的对象,是真正的金兰之契、良师益友,还是所谓的酒肉之徒、狐朋狗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