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ái chún fǎn sù
成语解释:同“还淳反朴”。
成语出处:《周书·苏绰传》:“先王之所以移风易俗,还淳反素,垂拱而治天下以至太平者,莫不由此。”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還湻反素
英文翻译:Return to the good and turn back to the bad
还:[hái]1.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仍旧:十年没见了,她还那么年轻。半夜了,他还在工作。2.表示在某种程度之上有所增加或在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今天比昨天还冷。改完作业,还要备课。3.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上勉强过得去(一般是往好的方面说):屋子不大,收拾得倒还干净。4.用在上半句话里,表示陪衬,下半句进而推论,多用反问的语气;尚且:你还搬不动,何况我呢?5.表示没想到如此,而居然如此(多含赞叹语气):他还真有办法。6.表示早已如此:还在几年以前,我们就研究过这个方案。[huán]1.返回原来的地方或恢复原来的状态:还家。还乡。还俗。退耕还林。2.归还:偿还。还书。3.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还嘴。还手。还击。还价。还礼。以牙还牙,以眼还眼。4.姓。
淳:[chún]1.朴实:淳朴。淳厚。淳古。淳风(质朴敦厚的风气)。2.成对。3.古同“醇”,酒味厚、纯。[zhūn]浇灌:“淳而渍之”。
反:1.颠倒的;方向相背的。与“正”相对:反面。反作用。2.指反革命、反动派:肃反。3.反抗;反对:反法西斯。反封建。4.翻转:反复。反败为胜。5.推及:举一反三。6.回;还:反击。反问。7.副词。反而:画虎不成反类犬。8.古同“返”。
素:1.白色;本色:素服。2.蔬菜类食品。与“荤”相对:素菜。素食。3.本来的;原始的:素质。素材。4.质朴;不华丽:朴素。素净。5.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要素。因素。元素。6.副词。一向;向来;从来:素不相识。素有交往。7.古称洁白的生绢:尺素。
“还淳反素”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说的其实就是回归简单生活的事儿。比如同事小张最近把手机换成了老式按键机,他说:“现在刷短视频太耗时间了,我想试试还淳反素的生活。”这时候有人问:这成语用对了吗?没错!它恰恰形容了从复杂回归质朴的选择。
记得前阵子参加读书会,有位阿姨分享说:“退休后我开始自己种菜,这才体会到还淳反素的快乐。”大家听了频频点头。可能有人会疑惑:这和成语原本的意思有关联吗?当然有!成语里的“淳”指淳朴,“素”指不加修饰,种菜这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正是对成语的生动诠释。
有趣的是,现在年轻人也玩起了“还淳反素”。比如设计师小林把极简风作品集命名为《还淳反素计划》,客户看到后直呼“这就是我们要的感觉”。这时候问题来了:用成语命名商业项目合适吗?其实语言本就是活的,能准确传递理念就是好用法。我倒觉得这种创新,反而让传统文化焕发了新活力。
在快节奏的都市里,有人选择周末去农家乐摘果子,有人把朋友圈设置成三天可见,这些看似普通的选择,背后都藏着“还淳反素”的生活智慧。就像老话说的“大道至简”,与其拼命做加法,不如学着给生活留白。下次当你觉得累的时候,不妨试试关掉通知铃声,静静读本书——这或许就是现代版的还淳反素。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越是智能设备多的人,越爱买纸质笔记本。问他们为什么,答案出奇一致:“摸着纸张写字时,心里特别踏实。”这种矛盾又和谐的选择,不正是还淳反素在数字时代的延伸吗?科技发展不该让我们丢失最本真的体验,找到平衡点才是关键。
说到底,“还淳反素”不是要我们回到原始社会,而是提醒在纷繁复杂中守住本心。就像吃惯外卖的人重新走进厨房,旅行打卡族开始欣赏小区里的野花,这种主动选择的简单,反而让生活更有质感。或许真正的精致,从来都不需要过度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