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ào
  • liú
  • rén
  • liú
  • mí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ào sǐ liú pí,rén sǐ liú míng

成语解释:指人生在世留下东西给后人。比喻留美名于身后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可分开使用

繁体字形:豹死畱皮,人死畱名

英文翻译:A leopard leaves its skin and its name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的意思

豹:1.哺乳动物,像虎而较小,身上有很多斑点或花纹。性凶猛,能上树,捕食其他兽类,伤害人畜。常见的有金钱豹、云豹、雪豹、猎豹等。通称豹子。2.(Bào)姓。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留:1.停止在某一个处所或地位上不动;不离去:留校。留任。他留在农村工作了。2.留学:留洋。留英。3.使留;不使离去:挽留。拘留。留客人吃饭。4.注意力放在某方面:留心。留神。5.保留:自留地。留底稿。留胡子。鸡犬不留。6.接受;收下:礼物先留下来。书店送来的碑帖我留了三本。7.遗留:旅客留言簿。祖先留给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8.姓。

皮:1.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牛皮。荞麦皮。碰掉了一块皮。2.皮子:皮箱。皮鞋。皮袄。3.包在或围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包袱皮儿。新书最好包上皮儿。4.(皮儿)表面:地皮。水皮儿。5.(皮儿)某些薄片状的东西:铅皮。豆腐皮儿。6.有韧性的:皮糖。7.酥脆的东西受潮后变韧:花生放皮了,吃起来不香了。8.顽皮:调皮。这孩子真皮。9.由于受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老挨说,他早就皮了。10.姓。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留:1.停止在某一个处所或地位上不动;不离去:留校。留任。他留在农村工作了。2.留学:留洋。留英。3.使留;不使离去:挽留。拘留。留客人吃饭。4.注意力放在某方面:留心。留神。5.保留:自留地。留底稿。留胡子。鸡犬不留。6.接受;收下:礼物先留下来。书店送来的碑帖我留了三本。7.遗留:旅客留言簿。祖先留给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8.姓。

名:1.名字;名称:人名。书名。命名。报名。给他起个名儿。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4.名声;名誉:出名。有名。世界闻名。5.出名的;有名声的:名医。名著。名画。名山。6.说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状。7.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钱。8.a)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录取新生四十名。b)用于名次:第三名。9.姓。

成语评论

哎哟喂,这成语“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听着挺带劲的,但到底啥意思呢?说白了,就是动物死后能留下皮毛,人走了得留下个好名声。比如老李头一辈子行善积德,村里人提起他都竖大拇指:“瞧瞧,这才是真·人死留名!”

这时候可能有人问了:“名声这玩意儿虚头巴脑的,真那么重要吗?”嘿,您别说,还真有门道。就拿历史人物来说吧,岳飞精忠报国的事迹传了上千年,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至今被背诵——说白了,精神层面的影响力可比肉体存在长久多了,你懂的。

不过啊,现代人咋整呢?隔壁张阿姨开了二十年早餐铺,每天凌晨四点揉面团。虽然没上过电视,但街坊邻居提起她就念叨“那家的油条酥脆”。您瞧,平凡人也能用踏实做事留下自己的“名”,不一定非得惊天动地。

这里头有个关键问题:到底咋样才算“留名”?要我说啊,得看对他人产生啥正向影响。就像我高中班主任,当年逼着我们背单词时觉得他特烦,现在聚会大伙儿都说:“多亏老班当年狠抓英语,现在出国旅游都不怵。”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不也是种“留名”嘛!

话说回来,现在互联网时代可热闹了。有人靠短视频一夜爆红,也有人因为不当言论被永远钉在耻辱柱上。这倒让我想起个新现象——数字时代的“留名”可能比古代更快更猛,但保质期嘛…得看内容够不够硬核。就像那个做科普的小王老师,三年攒了百万粉丝,人家可是实打实用专业知识“留名”。

最后唠叨两句:咱们普通人不必非得追求名垂青史,但至少做到问心无愧。就像老家祠堂墙上那些泛黄的老照片,虽然名字可能被遗忘,但他们勤恳持家的故事还在茶余饭后流传。要我说啊,能在某个小圈子里被真心实意地记住,就是最接地气的“留名”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