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ì
  • jīn
  • zhuāng
  • rén
  • shì
  • zhuā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ó shì jīn zhuāng,rén shì yī zhuāng

成语解释:指佛靠金子装点,人靠衣饰打扮。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成语出处:清 沈自晋《望湖亭 自嗟》:“虽然如此,佛是金妆,人是衣妆,打扮也是极要紧的。”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分句;指佛靠涂金装点,人靠衣饰打扮

繁体字形:佛是金妝,人是衣妝

英文翻译:Buddha is gold, man is clothing

佛是金妆,人是衣妆的意思

佛:[fó]1.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佛爷。佛像。借花献佛。2.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佛家。佛寺。佛老。佛经。佛龛。佛事(佛教徒诵经、祈祷及供奉佛像等活动)。[fú]1.〔仿佛〕同“仿”。2.古同“”,违背,违反。[bì]古同“”,辅弼。[bó]古同“”,兴起。

是:1.对;正确(跟“非”相对):一无是处。自以为是。实事求是。你说得极是。应当早做准备才是。2.认为正确:是古非今。深是其言。3.表示答应的词:是,我知道。是,我就去。4.姓。5.指示代词。这;这个:如是。由是可知。是可忍,孰不可忍?。是日天气晴朗。6.联系两种事物,表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属性:《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节约是不浪费的意思。7.与“的”字配合使用,有分类的作用:这张桌子是石头的。那瓶墨水是红的。我是来看他的。8.联系两种事物,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他是一片好心。咱们是好汉一言,快马一鞭。院子里是冬天,屋子里是春天。9.表示存在,主语通常是表处所的词语,“是”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村子前面是一片水田。他跑得满身是汗。10.“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或动词,连用两个这样的格式,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不能混淆:去年是去年,今年是今年,你当年年一个样哪!。说是说,做是做,有意见也不能耽误干活儿。11.在上半句里“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形容词或动词,表示让步,含有“虽然”的意思:诗是好诗,就是长了点。东西旧是旧,可是还能用。我去是去,可是不在那儿吃饭。12.用在句首,加重语气:是谁告诉你的?。是国防战士,日日夜夜保卫着祖国,咱们才能过幸福的日子。13.用在名词前面,含有“凡是”的意思:是有利于群众的事情他都肯干。14.用在名词前面,含有“适合”的意思:他想的很是路。这场雨下的是时候。东西放的都挺是地方。15.用在选择问句、是非问句或反问句里:你是吃米饭是吃面?。他不是走了吗?。你是累了不是?⑾(必须重读)表示坚决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我打听清楚了,他那天是没去。这本书是好,你可以看看。

金: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2.金属:五金。3.钱:现金。助学金。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金收兵。金鼓齐鸣。5.比喻尊贵、珍贵: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金发(fà)。金灿灿。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妆:1.对容貌进行修饰;打扮:梳妆。2.女子身上的装饰;演员的装饰:红妆。卸妆。3.指陪嫁物品:送妆。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是:1.对;正确(跟“非”相对):一无是处。自以为是。实事求是。你说得极是。应当早做准备才是。2.认为正确:是古非今。深是其言。3.表示答应的词:是,我知道。是,我就去。4.姓。5.指示代词。这;这个:如是。由是可知。是可忍,孰不可忍?。是日天气晴朗。6.联系两种事物,表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属性:《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节约是不浪费的意思。7.与“的”字配合使用,有分类的作用:这张桌子是石头的。那瓶墨水是红的。我是来看他的。8.联系两种事物,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他是一片好心。咱们是好汉一言,快马一鞭。院子里是冬天,屋子里是春天。9.表示存在,主语通常是表处所的词语,“是”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村子前面是一片水田。他跑得满身是汗。10.“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或动词,连用两个这样的格式,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不能混淆:去年是去年,今年是今年,你当年年一个样哪!。说是说,做是做,有意见也不能耽误干活儿。11.在上半句里“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形容词或动词,表示让步,含有“虽然”的意思:诗是好诗,就是长了点。东西旧是旧,可是还能用。我去是去,可是不在那儿吃饭。12.用在句首,加重语气:是谁告诉你的?。是国防战士,日日夜夜保卫着祖国,咱们才能过幸福的日子。13.用在名词前面,含有“凡是”的意思:是有利于群众的事情他都肯干。14.用在名词前面,含有“适合”的意思:他想的很是路。这场雨下的是时候。东西放的都挺是地方。15.用在选择问句、是非问句或反问句里:你是吃米饭是吃面?。他不是走了吗?。你是累了不是?⑾(必须重读)表示坚决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我打听清楚了,他那天是没去。这本书是好,你可以看看。

衣:[yī]1.衣服:上衣。内衣。大衣。丰衣足食。2.包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笋衣。糖衣。3.胞衣。4.姓。[yì]穿(衣服);拿衣服给人穿:衣布衣。解衣衣我。

妆:1.对容貌进行修饰;打扮:梳妆。2.女子身上的装饰;演员的装饰:红妆。卸妆。3.指陪嫁物品:送妆。

成语评论

佛是金妆,人是衣妆”这句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拆开来看其实很有意思。比如你去寺庙参观,看到金光闪闪的佛像,会不自觉地肃然起敬;而普通人如果穿着邋遢的T恤去参加正式会议,可能连开口的机会都没有。这背后到底在说什么?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张平时工作能力很强,但总爱穿运动裤配拖鞋上班。领导虽然认可他的业绩,但一到重要项目却很少让他出面见客户。后来他换上了衬衫西裤,同事悄悄说:“没想到他收拾一下还挺有气场的!”你看,衣服一换,别人对他的印象立马变了。

有人可能会问:外表真的这么重要吗?其实这和人类的认知习惯有关。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会在7秒内形成对陌生人的初步判断。就像我们总说“先敬罗衣后敬人”,得体的装扮就像一张无声的名片,能帮我们快速建立可信度。但这不意味着要盲目追求奢华,而是强调“合适”的重要性。

我自己经历过很有趣的事。有次穿着文化衫去谈合作,对方态度冷淡;隔天换套商务装再去,同样的方案却得到热烈回应。这让我意识到,外在形象就像产品的包装设计——包装太差,别人可能连试用产品的兴趣都没有。

不过话说回来,金妆的佛像如果内里是泥胎,终究经不起风雨洗礼。就像网红餐厅用精致装修吸引顾客,但如果菜品难吃,大家也不会再去第二次。外在修饰和内在实力,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穿着得体能赢得机会,但能否把握机会还得看真本事。

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说“颜值即正义”,我倒觉得不如改成“形象是入场券”。参加音乐节可以穿破洞裤,参加婚礼就得穿正装。关键是明白不同场合的“穿衣语法”,就像给不同系统安装适配的驱动程序。毕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没有人有义务透过你随意的外表去发现优秀的内在。

下次出门前照镜子时,不妨多问自己一句:今天的打扮是否符合场景需求?是否能让别人愿意花时间了解真实的你?记住,好的形象管理不是伪装,而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双重尊重。就像给手机贴膜既要防摔又要透光,找到平衡点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