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ì
  • ér
  • ju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ì ér bù juàn

成语解释:诲:教诲,教导;倦:厌烦,疲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烦

成语出处:汉·蔡邕《彭城姜伯淮碑》:“有名物定事之能,独见先睹之效,然犹学而不厌,诲而不倦。”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耐心教导别人

繁体字形:誨而不勌

英文翻译:Teaching without tiredness

诲而不倦的意思

诲:教导;诱导:教诲。诲人不倦。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倦:1.疲䷀:困倦。2.厌烦;懈怠:诲人不倦。孜孜不倦。

成语评论

诲而不倦”这个成语听起来文绉绉的,但它背后其实藏着一种特别珍贵的态度:不怕麻烦、耐心教人。比如一位老教师,每天放学后主动给成绩落后的学生补课,学生听不懂就换着方法讲,直到对方眼睛亮起来——这就是“诲而不倦”的真实写照。

诲而不倦”只能用在老师身上吗?当然不是!你看小区里的园艺大叔,手把手教邻居怎么修剪月季;健身房的教练反复纠正学员的动作细节;甚至家里长辈教孩子骑自行车时一遍遍扶车后座……这些场景都在诠释“诲而不倦”的精神。

有个细节很有意思:这个成语里藏着“不倦”二字。现在大家做事都讲究效率,刷短视频超过十秒没亮点就划走。相比之下,愿意花时间反复指导别人的人,就像沙漠里的绿洲一样难得。我认识一位程序员前辈,他总说:“教人不是倒水进杯子,而是帮对方找到自己的泉眼。”这种理念让“诲而不倦”有了更深的意义。

有个真实故事:面包店老板坚持三年教聋哑学徒做蛋糕。学徒起初连称量材料都会出错,老板就用手语比划着教,把操作步骤画成连环画。现在学徒成了西点冠军,老板却说:“是他自己肯学,我不过多搬了几把梯子。”这个故事让我想到,真正的“诲而不倦”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搭建起双向成长的桥梁。

下次遇到需要教别人的场合,不妨试试这个心法:把“教会TA”的目标换成“和TA一起发现怎么学”。就像教老人用手机,别急着替他们点屏幕,而是陪着他们找到记忆的锚点。知识传递的过程中,耐心比权威更重要,好奇心比正确答案更鲜活。这大概就是“诲而不倦”在当代最好的打开方式。

诲而不倦的造句

  1. 造句 姥爷一生勤奋,学而不厌,同时,也诲而不倦。希望我们不但能够热爱,成绩优秀;还要有良好的生活作风,一举一动都很有修养。但是,这不倦的教诲在我们看来,都成无穷无尽令人难受的唠叨,常常感到厌烦。
  2. 造句 王森充分发挥其诲而不倦的优良品质。
  3. 造句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对我来说,终身学习,而后与人分享,是件非常快乐的事。
  4. 造句 那时总觉得老师诲而不倦的施教是自然而然的事,后来才知道美国老师的课外辅导是捏着秒钟计算的。
  5. 造句 举国尊师兴伟业为人师表诲而不倦丹心一片育新苗。
  6. 造句 中新社北京九月十日电(记者周兆军)“教之以才,导之以德,足为师矣;学而不厌,诲而不倦,可作表焉。
  7. 造句 该网站3月22日在“每日语录”一栏中引用***“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而不倦’”的名言,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因此遭到猛烈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