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ǎn pò xīn jīng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害怕
成语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四回:“猛抬头,人人自胆破心惊!钟声半彻云霄,舞动起多少回鸾翔凤。”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指害怕
繁体字形:膽破心驚
英文翻译:strike terror into the heart of
胆:1.胆囊的通称。2.(胆儿)胆量:胆怯。胆大心细。胆小如鼠。壮壮胆儿。3.装在器物内部,可以容纳水、空气等物的东西:球胆。暖水瓶的胆。4.(Dǎn)姓。
破:1.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手破了。纸戳破了。袜子破了一个洞。2.使损坏;使分裂;劈开:破釜沉舟。势如破竹。破开西瓜。3.整的换成零的:一元的票子破成两张五角的。4.突破;破除(规定、习惯、思想等):破格。破例。破记录。5.打败(敌人);打下(据点):攻破城池。大破敌军。6.花费:破钞。破费。破工夫。7.使真相露出;揭穿:说破。一语道破。案子已经破了。8.受过损伤的;破烂的:破衣服。房子很破了。9.讥讽东西或人不好(含厌恶意):谁看那破戏!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惊: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惊慌。吃惊。2.惊动:打草惊蛇。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惊了。
哎哟,你听说过“胆破心惊”这词儿吧?说白了就是形容人吓得够呛,胆子都快吓破了,心跳得跟打鼓似的。比如说有人半夜看鬼片,突然屏幕里蹦出个惨白脸,吓得他“嗷”一嗓子跳起来——这不就是活脱脱的“胆破心惊”现场吗?
不过你可能会问,这词儿是不是只能用在特别夸张的场景里?嘿,还真不一定。比如你第一次上台演讲,手心冒汗、喉咙发紧,台下几百双眼睛盯着你,那一瞬间的紧张感,用“胆破心惊”来形容也不过分。你看,这词儿其实挺接地气,关键得看语境怎么用。
话说回来,为啥古人要用“胆破”这么狠的词呢?你想想看哈,中医里常说“胆主决断”,胆子一破,可不就慌得六神无主了嘛!这种用身体部位表达情绪的方式,比直接说“害怕”可带感多了。我倒是觉得,现代人压力大,偶尔体验一把“胆破心惊”反而能激发肾上腺素,也算另类解压了(当然别真吓出毛病)。
举个例子,朋友跟我讲过她坐过山车的经历。车子爬到最高点时,她整个人僵成木棍,脑子里疯狂刷弹幕:“完了完了要掉下去了!”结果冲下去的瞬间,她居然嗷嗷叫出了海豚音。事后她拍着胸口说:“当时真是胆破心惊,但现在想想还挺爽!”你看,恐惧和兴奋有时候就隔层窗户纸。
其实依我看啊,生活中很多“胆破心惊”的时刻,回头看看都是成长的契机。就像小时候怕黑不敢关灯睡,现在反而享受深夜的宁静。下次遇到让你心跳漏拍的事儿,不妨深吸口气默念:“稳住,胆破心惊而已,又不会真掉块肉!”没准儿你还能把这份紧张感转化成超常发挥的燃料呢。
说到底,成语就是个工具。用“胆破心惊”还是“心惊肉跳”,全看你想让听众脑子里浮现什么画面。我自个儿写故事就爱用这个词,尤其描写人物遇到突发事件时,四个字就能把那种头皮发麻的冲击感砸进读者心里。要不你下次试试?保准比干巴巴说“害怕”更有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