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òu
  • chàn
  • xīn
  • jī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ròu chàn xīn jīng

成语解释: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

成语出处:《三国演义》第九回:“吾近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

繁体字形:肉顫心驚

英文翻译:feel nervous and creepy

肉颤心惊的意思

肉:1.人和动物体内接近皮的部分的柔韧的物质。某些动物的肉可以吃。2.某些瓜果里可以吃的部分:枣肉。冬瓜肉厚。3.不脆;不酥:肉瓤儿西瓜。4.性子慢,动作迟缓:肉脾气。那个人太肉,一点儿利索劲儿也没有。

颤:[chàn]颤动;发抖:颤抖。声音发颤。两腿直颤。[zhàn]发抖。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惊: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惊慌。吃惊。2.惊动:打草惊蛇。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惊了。

成语评论

肉颤心惊”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它到底用在什么场景里呢?举个真实例子:老张第一次给公司大老板做汇报,PPT翻到第三页时突然黑屏,他感觉后背发凉、手指发颤,真是“肉颤心惊”的典型写照。

这时候可能有读者问:这和普通紧张有什么区别?关键就在“肉颤”这个身体反应——不只是心里发慌,连肌肉都在不受控地颤抖。就像新手司机在高速爆胎时,握着方向盘的手会不自觉地发抖,这时候用“肉颤心惊”就特别贴切。

我有个有趣的发现:这个成语在现代生活中反而更有生命力。上周去游乐场,亲眼看见个壮汉坐跳楼机,下来时腿抖得像筛子,嘴里还念叨“比见丈母娘还肉颤心惊”。你看,连当代年轻人都在创造性地使用这个老成语。

要注意避免和“胆战心惊”混淆。二者虽然都形容害怕,但侧重点不同。比如看恐怖片时心里发毛是胆战心惊,而突然被同事从背后拍肩吓得跳起来,那瞬间的生理反应才是肉颤心惊。这种细微差别,正是汉语成语的妙处所在。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在转折场景。就像上周邻居家的猫窜上三十层空调外机,主人开窗救援时那种既害怕又必须行动的状态,用“肉颤心惊”比直说“害怕”生动十倍。生活中这类需要突破心理防线的时刻,都是使用它的好机会。

下次遇到需要同时描述生理和心理反应的场景时,不妨试试这个成语。比如新人主持婚礼忘词,或者家长会收到老师私信时的复杂心情,用“肉颤心惊”能让文字立刻鲜活起来。记住,好的表达就像调味料——关键是用对地方。

肉颤心惊的造句

  1. 造句 肉颤心惊肉跳神惊肉跳心惊丧胆亡魂三魂出窍。
  2. 造句 如今真的是丧胆亡魂、肉颤心惊。
  3. 造句 我忍着疼痛撑起自己,立刻见到肉颤心惊的一幕,符小姐也变成伍清那样。
  4. 造句 现在刘少提议直接去陈筱婷家,金叶还是挺肉颤心惊的!“表哥,不要着急,千万不要着急……”。
  5. 造句 我这几天天肉颤心惊,恐怕不是吉兆啊。
  6. 造句 我近日肉颤心惊,恐怕不是什么吉祥的兆头。
  7. 造句 在这刹那,鸿蒙蓦觉肉颤心惊,魂不守舍,周身寒毛悚然立起。
  8. 造句 一干仆人唁客发了疯连爬带滚,哭爹喊娘的就要往外逃,胆小的心里有鬼被吓的肉颤心惊,直接就昏倒在了灵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