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áng
  • hu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nà wū cáng huì

成语解释:纳:容纳;秽:肮脏,污秽。包藏容纳污浊肮脏的东西。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成语出处:宋·叶适《东嘉开河记》:“故大川浅不胜舟,而小者纳污藏秽,流泉不来,感为疠疫,民之病此,积四五十年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坏人聚积的场所

繁体字形:納汙藏穢

英文翻译:Accept pollution and hide pollution

纳污藏秽的意思

纳:1.收进来;放进来:出纳。闭门不纳。2.接受:纳降。采纳。3.享受:纳凉。4.放进去:纳入正轨。5.交付(捐税、公粮等):纳税。纳粮。6.姓。7.缝纫方法,在鞋底、袜底等上面密密地缝,使它结实耐磨:纳鞋底子。

污:1.浑浊的水,泛指脏东西:粪污。血污。去污粉。2.脏:污水。污泥。3.不廉洁:贪官污吏。4.弄脏:玷污。污辱。

藏:[cáng]1.隐蔽:躲藏。2.收存:藏书。[zàng]1.储放大量东西的地方:宝藏。2.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道藏。3.西藏的简称:青藏公路。4.藏族。5.古又同“脏(zàng)”。

秽:1.肮脏:秽土。污秽。2.丑恶:秽行。秽事。3.田中多草:芜秽。

成语评论

纳污藏秽”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的意思其实很接地气——字面意思是“收容脏东西、藏着污秽之物”,比喻包容坏人坏事,或者某个地方环境脏乱。比如有人吐槽:“小区后街的垃圾堆了半个月没人管,简直成了纳污藏秽的角落。”你看,这就把成语用在了生活场景里。

这个成语和“藏污纳垢”有啥区别?其实两者意思差不多,但“纳污藏秽”更强调主动接纳脏乱或负面事物。比如你发现朋友总替犯错的人打掩护,可以说:“别老想着纳污藏秽,该指正的问题得说出来。”这样既点出了问题,又不显得太尖锐。

我有个观察:现代人用这个成语时,其实更多是在批评“管理漏洞”。比如新闻里说某工厂违规排污多年未被发现,评论区就会炸锅:“监管部门这是明目张胆地纳污藏秽!”这时候成语就带上了对失职行为的指责意味。

为什么人们总爱用这个成语批评管理问题?因为它形象地描绘了“放任问题发酵”的状态。就像家里发现蟑螂却不处理,结果整个厨房遭殃。社会管理也是同样道理——小问题不及时解决,迟早变成大麻烦。用成语表达,比直接说“管理不善”更有画面感。

记得去年参加社区改造时,志愿者老王说过特别实在的话:“咱们清理的不只是垃圾,更是那种纳污藏秽的惰性思维。”这句话让我突然明白,这个成语不仅是形容环境,更在提醒人们主动作为。与其事后补救,不如从一开始就守住底线。

下次看到楼道里堆满杂物,不妨换个角度想:这不仅是卫生问题,更是集体责任感的试金石。及时清理、主动沟通,远比放任问题变成“纳污藏秽”的温床要明智得多。毕竟,干净的环境和健康的关系,都需要日常的细心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