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áng
  • gò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nà wū cáng gòu

成语解释:纳:容纳;垢:污秽。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成语出处: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所最可痛者,旧病未去,新病复来,日积月涂,纳污藏垢,驯至良医束手,岌岌待亡。”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坏人聚积的场所

繁体字形:納汙藏垢

英文翻译:Accept pollution and store dirt

纳污藏垢的意思

纳:1.收进来;放进来:出纳。闭门不纳。2.接受:纳降。采纳。3.享受:纳凉。4.放进去:纳入正轨。5.交付(捐税、公粮等):纳税。纳粮。6.姓。7.缝纫方法,在鞋底、袜底等上面密密地缝,使它结实耐磨:纳鞋底子。

污:1.浑浊的水,泛指脏东西:粪污。血污。去污粉。2.脏:污水。污泥。3.不廉洁:贪官污吏。4.弄脏:玷污。污辱。

藏:[cáng]1.隐蔽:躲藏。2.收存:藏书。[zàng]1.储放大量东西的地方:宝藏。2.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道藏。3.西藏的简称:青藏公路。4.藏族。5.古又同“脏(zàng)”。

垢:1.污秽;肮脏:蓬头垢面。2.脏东西:油垢。牙垢。泥垢。3.耻辱:含垢忍辱。

成语评论

纳污藏垢”这个词,乍一听像是形容某个地方脏乱差,但其实它更多用来比喻包容或隐藏不好的事物。比如,一个老旧的工厂常年排放污水,周围居民却视而不见,直到河水变黑、鱼虾绝迹才有人站出来抗议。这时可以说:“这片区域长期纳污藏垢,环境问题终于爆发了。”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们一开始会容忍这种现象?”其实答案往往藏在现实压力里。比如一家公司为了短期利润,默许员工抄袭他人方案,管理层虽知情却闭口不谈。时间一长,团队风气恶化,创新力消失殆尽。这种“纳污藏垢”的行为看似省事,实则埋下隐患——就像往气球里不断充气,终有一天会爆炸。

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区角落堆满垃圾,物业迟迟不清理,住户也习惯了绕道走。直到某天臭味蔓延到楼道,大家才抱怨连连。这时有人反问:“早干嘛去了?”背后的逻辑很简单——人们总对“暂时不影响自己”的问题选择忍耐,而这种忍耐恰恰成了滋生问题的温床。

值得思考的是,“纳污藏垢”是否完全负面?我倒觉得这个词更像一面镜子。比如某些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历史上曾被盲目保留,但随着时代进步,人们逐渐学会区分“保护”和“纵容”。这说明,发现问题后的主动改变,比单纯指责更有意义。

面对生活中的“纳污藏垢”,与其等待他人行动,不如从自己开始较真。看到办公室有人推诿责任,可以委婉提醒;发现社区环境隐患,不妨拍照反馈。就像疏通堵塞的水管,每个微小的努力都能让系统更顺畅。世界不会因为一次清扫就彻底干净,但至少我们能避免在污垢中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