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án
  • wén
  • ji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án wén mò jié

成语解释: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成语出处:宋·苏轼《上圆丘合祭六仪》:“仪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琐碎多余的事项

繁体字形:繁文末節

英文翻译:unnecessary and overelaborate formalities

繁文末节的意思

繁:[fán]复杂;繁多:纷繁。繁星。[pó]姓。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末:1.东西的梢;尽头:末梢。秋毫之末。2.不是根本的、主要的事物(跟“本”相对):本末倒置。舍本逐末。3.最后;终了;末尾:春末。明末。末班车。上世纪末。4.末子:锯末。茶叶末儿。把药研成末儿。5.姓。6.戏曲角色行当,扮演中年男子,京剧归入老生一类。

节:[jié]1.物体段与段之间连接的地方:竹节。关节。2.段落:章节。3.量词。表示分段的物体:两节烟筒。4.节日;时令:国庆节。清明节。5.事项:礼节。细节。6.限制;俭省:节制。开源节流。7.删略:节本。节录。8.操守:节操。晚节。9.古代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持节。10.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每小时航行1海里(约合1.852千米)称为1节。海水流速和鱼雷速度也多按节计算。[jiē]〔节骨眼儿〕〈方〉比喻紧要的、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gu)。

成语评论

有个成语叫“繁文末节”,听起来像不像在说“把简单的事搞复杂”?比如有人写工作报告,非要把每个标点符号都调成红色加粗,结果领导只看了开头两行——这就是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总在不重要的细节里打转?底层逻辑其实是安全感缺失。就像有人旅行前反复检查十遍行李箱,其实带不带防晒霜根本不影响行程质量。这时候要问自己:“这个细节如果搞砸了,会影响最终目标吗?”答案往往能让人豁然开朗。

装修房子的例子特别能说明问题。见过有人为选踢脚线颜色纠结两周,结果装修完才发现,根本没人会盯着墙角看。倒不如把精力花在沙发舒适度这种真正影响生活质量的环节,这才是“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智慧。

个人有个观察:现代社会越是强调效率,反而越容易陷入细节焦虑。就像用手机拍照,明明能三秒抓拍美好瞬间,偏要花半小时调滤镜参数。其实不妨学学画家毕加索说的:“艺术是去除不必要的东西”,生活工作何尝不是?

写文章时也常遇到类似困扰。有次改稿子,把“因此”换成“由此可见”再改回原样,折腾半天才发现读者根本不在意这个转折词。这时候提醒自己:文章的价值在观点深度,不在辞藻堆砌,就像厨师不会因为摆盘精致就让夹生米饭变好吃。

最后分享个小诀窍:遇到细节纠结时,给自己设置个“五分钟冷静期”。就像网购下单前的确认环节,很多时候过会儿再看,那些看似重要的问题其实根本不值得费神。毕竟人生不是绣花,没必要每针每线都完美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