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ò jié xì xíng
成语解释:谓无关大体的细小行为。
成语出处:宋·陆九渊《与曾宅之书》:“古之所谓小人儒者,亦不过依据末节细行以自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用于生活
繁体字形:末節細行
英文翻译:Last few lines
末:1.东西的梢;尽头:末梢。秋毫之末。2.不是根本的、主要的事物(跟“本”相对):本末倒置。舍本逐末。3.最后;终了;末尾:春末。明末。末班车。上世纪末。4.末子:锯末。茶叶末儿。把药研成末儿。5.姓。6.戏曲角色行当,扮演中年男子,京剧归入老生一类。
节:[jié]1.物体段与段之间连接的地方:竹节。关节。2.段落:章节。3.量词。表示分段的物体:两节烟筒。4.节日;时令:国庆节。清明节。5.事项:礼节。细节。6.限制;俭省:节制。开源节流。7.删略:节本。节录。8.操守:节操。晚节。9.古代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持节。10.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每小时航行1海里(约合1.852千米)称为1节。海水流速和鱼雷速度也多按节计算。[jiē]〔节骨眼儿〕〈方〉比喻紧要的、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gu)。
细:1.(条状物)横剖面小(跟“粗”相对,2.—3.同):细铅丝。她们纺的线又细又匀。4.(长条形)两边的距离近:画一条细线。曲折的小河细得像腰带。5.颗粒小:细沙。玉米面磨得很细。6.音量小:嗓音细。7.精细:江西细瓷。这几件玉石雕刻做得真细。8.仔细;详细;周密:细看。精打细算。深耕细作。这人心很细。9.细微;细小:细节。事无巨细。不要管得太细。10.年龄小:细妹。细娃子。11.姓。
行:[háng]1.行列:双行。杨柳成行。2.排行:您行几?。我行三。3.行业:内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4.某些营业机构:商行。银行。车行。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行字。几行树。两行眼泪。[hàng]见〖树行子〗。[héng]见〖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行装。行程。行踪。西欧之行。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5.流通;推行:行销。发行。风行。6.做;办:举行。执行。试行。行医。行不通。简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复。8.(旧读xìng)行为:品行。言行。罪行。兽行。9.可以:行,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10.姓。
“末节细行”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冷门,但它描述的场景其实离我们很近。比如小王最近因为一份报告被领导批评,不是内容有问题,而是标点符号用错了好几个地方。领导说:“工作不能只抓大方向,末节细行也得注意,标点混乱会影响专业形象。”小王这才意识到,细节的疏漏可能让努力大打折扣。
为什么说细节能暴露真实态度?去年公司招标时,一家供应商的方案封面设计粗糙,页码甚至出现“第X页/共X页”的手动填写错误。虽然方案内容扎实,但评审团认为“连末节细行都不愿完善,合作中的责任心值得怀疑”,最终选择了另一家细节更到位的公司。这印证了心理学中的“光晕效应”——人们常通过局部印象判断整体。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人这么忙,有必要纠结细枝末节吗?”我曾参与过社区垃圾分类项目,发现愿意把牛奶盒洗净压扁的居民,垃圾分类准确率比随手一扔的人高出40%。这个数据说明,对待末节细行的态度往往与长期执行力正相关——就像健身时认真记录每组动作次数的人,更容易坚持训练计划。
在家庭教育中,这个概念同样适用。朋友家的孩子总把“随便”“都行”挂嘴边,后来发现孩子写作业时连数学题的单位都经常漏写。朋友开始有意识培养孩子关注细节,比如要求他每天整理书包时检查文具是否齐全。半年后孩子不仅粗心问题改善,连做手工都开始主动研究怎么让边角更平整。这让我想到:末节细行就像生活里的微型训练场,积累的是对自我的掌控力。
最近整理老照片时,发现祖父留下的笔记本里连买菜开支都工整记录到分角。这种对待小事的郑重态度,或许正是他们那代人能把一件家具用上三十年的秘诀。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适度关注末节细行反而成了对抗浮躁的锚点——就像用钢笔写信时,多花三秒钟把信封封口抚平,那份从容本身就有治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