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án
  • wén
  • ji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án wén rù jié

成语解释:文;节:旧时指礼节;缛:繁重。繁琐过多的礼节、仪式。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

成语出处:宋 苏轼《上圆丘合祭卞议》:“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分句;含贬义,比喻烦琐、多余

繁体字形:繁文縟節

英文翻译:unnecessary and overelaborate formalities

繁文缛节的意思

繁:[fán]复杂;繁多:纷繁。繁星。[pó]姓。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缛:烦琐;繁重:缛礼。繁文缛节。

节:[jié]1.物体段与段之间连接的地方:竹节。关节。2.段落:章节。3.量词。表示分段的物体:两节烟筒。4.节日;时令:国庆节。清明节。5.事项:礼节。细节。6.限制;俭省:节制。开源节流。7.删略:节本。节录。8.操守:节操。晚节。9.古代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持节。10.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每小时航行1海里(约合1.852千米)称为1节。海水流速和鱼雷速度也多按节计算。[jiē]〔节骨眼儿〕〈方〉比喻紧要的、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gu)。

成语评论

繁文缛节”这个词,乍一听像在说一本写满复杂规矩的书,但实际生活中你肯定遇到过类似场景。比如同事小张想申请办公用品,填了5页表格还要求部门领导盖章,结果拖了一周才拿到一包打印纸。这时候他忍不住吐槽:“这点小事搞这么多繁文缛节,黄花菜都凉了!”

为什么明明简单的事总要复杂化?某次社区组织垃圾分类活动,志愿者需要签承诺书、参加培训考试、上传身份证复印件。李大妈直摇头:“我就是想帮忙捡个瓶子,搞得像考公务员似的。”其实多数情况下,这些流程是为了规避风险,但过度追求“程序正确”反而会让善意消磨在重复劳动中。

上周朋友创业注册公司,原本以为三天能办完的手续,因为材料里少盖一个骑缝章被退回三次。窗口工作人员也很无奈:“我们理解您的着急,但系统里每个环节必须按章办事。”这时候你会发现,繁文缛节就像把双刃剑——既保护了规范性,也可能误伤效率。

有个真实案例特别有意思:某小学春游需要家长签署7份同意书,包括《户外活动风险知情书》《车辆乘坐确认函》甚至《零食携带免责声明》。王老师私下说:“其实去年有家长投诉孩子吃了同学给的芒果过敏,现在不加这些条款,出了问题谁都担不起。”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现代社会规则越来越细——大家都在用文书构建安全网。

个人认为,关键要在安全和效率之间找平衡点。就像小区最近改造健身区,物业没有要求业主集体签字,而是公示设计图两周,通过微信群收集意见。最终既避免了文山会海,又快速推进了改造。或许当我们学会把“必要流程”和“过度包装”区分开,就能让规则真正服务于人,而不是束缚住手脚。

下次遇到需要盖十个章才能领办公用品的状况,不妨试试带着材料直接找负责人沟通。很多时候,那些看似铁板一块的程序壁垒,其实只需要一句“我们能不能换个更简单的办法”就能打破。毕竟,制定规则的本意不该是制造障碍,而是让事情运转得更顺畅。

繁文缛节的造句

  1. 造句 私人企业则被官方颁布的繁文缛节扼杀。
  2. 造句 虽然祭拜神明有许多繁文缛节,但是虔诚的信徒们丝毫不以为苦。
  3. 造句 小明受不了颁奖典礼上令人窒息的繁文缛节,偷偷地溜出礼堂。
  4. 造句 乡村因而受挫,乡村企业家们因为缺少资金外加政府的繁文缛节而没有了活路。
  5. 造句 该国也没有过多的繁文缛节,这是值得赞叹的。
  6. 造句 原因在于此过程的繁文缛节扼制了企业的起步。
  7. 造句 那将可以减少繁文缛节并且削减财政赤字。
  8. 造句 要办成这件事,繁文缛节,感到乱七八糟,弄得我头晕脑涨。
  9. 造句 现代人事事讲求效率,传统的繁文缛节大多已被革除殆尽了。
  10. 造句 为了宣扬国威,外交场合上的繁文缛节还是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