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ì shí cū yī

成语解释:粝:粗米。粗布衣服,粗劣的食品。比喻生活清苦。

成语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大公资助张协》:“奴供备粝食粗衣。”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生活贫困

繁体字形:糲食麤衣

英文翻译:Food and clothing

粝食粗衣的意思

粝:糙米:粗粝。

食:[shí]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sì]拿东西给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粗:1.(条状物)横剖面大(跟“细”相对,2.(长条形)两长边的距离不十分近:粗线条。粗眉大眼。3.颗粒大:粗沙。4.声音大而低:嗓门儿粗。粗声粗气。5.粗糙(跟“精”相对):粗瓷碗。去粗取精。这个手工活儿太粗了。6.疏忽;不周密:粗疏。粗心大意。7.鲁莽;粗野:粗暴。粗话。粗人。8.略微:粗知一二。粗具规模。

衣:[yī]1.衣服:上衣。内衣。大衣。丰衣足食。2.包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笋衣。糖衣。3.胞衣。4.姓。[yì]穿(衣服);拿衣服给人穿:衣布衣。解衣衣我。

成语评论

粝食粗衣”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它形容生活条件简单朴素,吃粗糙的粮食,穿粗布衣服。比如有人问:“为什么古人总说‘粝食粗衣’才是真自在?”答案可能藏在生活的本质里——当物质需求降到最低,反而能腾出更多精力去追求内心的满足。

举个例子:张爷爷退休后搬到了乡下,每天吃自家种的糙米和青菜,穿老伴手缝的棉布衣服。邻居问他:“您这样不觉得苦吗?”他笑呵呵地说:“粝食粗衣的日子,让我找回了年轻时踏实的感觉。”你看,成语里的智慧在现代依然鲜活。

有人可能会疑惑:“现代社会谁还需要过这种苦日子?”其实重点不在“苦”,而在“简”。比如小王每月把外卖换成自带便当,旧衣服改造成新潮搭配,既省钱又环保。这种主动选择,不正是一种“升级版”的粝食粗衣吗?它代表着对过度消费的反思。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的是它打破了“幸福必须靠物质堆砌”的迷思。就像朋友阿琳说的:“以前总想买名牌包,现在背帆布袋反而更轻松。”当人们不再被物欲捆绑,就像解开了一直勒着脖子的领带,呼吸都顺畅了。

最后不妨想想:我们是否在追逐更好的生活时,反而弄丢了生活本身?下次看到衣柜里积灰的衣服,或是厨房角落的速食包装,或许可以试试“粝食粗衣”的哲学——用更简单的方式,给心灵腾出跳舞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