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ū páo lì shí
成语解释:同“粗衣恶食”。
成语出处:《后汉书·袁京传》:“[袁彭]行至清,为吏粗袍粝食,终于议郎。”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宾语;形容生活清苦
繁体字形:麤袍糲食
英文翻译:Coarse robe and food
粗:1.(条状物)横剖面大(跟“细”相对,2.(长条形)两长边的距离不十分近:粗线条。粗眉大眼。3.颗粒大:粗沙。4.声音大而低:嗓门儿粗。粗声粗气。5.粗糙(跟“精”相对):粗瓷碗。去粗取精。这个手工活儿太粗了。6.疏忽;不周密:粗疏。粗心大意。7.鲁莽;粗野:粗暴。粗话。粗人。8.略微:粗知一二。粗具规模。
袍:袍子:皮袍。棉袍儿。长袍。旗袍儿。
粝:糙米:粗粝。
食:[shí]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sì]拿东西给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哎呦,说到“粗袍粝食”这成语,大伙儿可能觉得有点文绉绉的,但说白了就是穿粗布衣、吃糙米饭,形容日子过得特别朴素。那问题来了,这种生活方式到底是穷得揭不开锅,还是主动选择清心寡欲?咱们先举个栗子:古代有些隐士啊,明明能当官发财,偏要躲进深山老林,粗袍粝食过一辈子,你说他们图啥?说白了,人家追求的是精神自由,不想被世俗名利捆住手脚嘛。
再举个例子,现代人总说“断舍离”,这和粗袍粝食有啥关联不?嘿,你品你细品!比如有人月入三万,照样穿二手衬衫、啃杂粮馒头,这不是抠门,而是看透了物质过剩的疲惫感。这时候“粗袍粝食”就成了主动的生活哲学——少点物欲牵绊,多点心灵空间,这思路是不是挺酷?
不过有人可能要杠:现在都啥年代了,谁还稀罕吃苦?别急,咱得把格局打开。你看苏轼被贬黄州时,粗袍粝食照样写得出“大江东去”的豪迈诗句。这说明啥?物质的简陋压根不影响精神的丰盈啊!就像现在有人住着出租屋,却把书架塞满书、墙上挂满画,这种“穷且益坚”的劲儿,不正是粗袍粝食的现代演绎吗?
最后唠点个人看法哈:粗袍粝食从来不是比谁更惨,而是像手机清理缓存一样,给生活做减法。毕竟穿金戴银也可能空虚,粗茶淡饭未必不香。关键是你有没有那份“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豁达心态,你说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