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é shǔ gù gōng
成语解释:宫殿成了农田,长满禾黍。形容亡国破败的景象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痛史》第17回:“一路上晓行夜宿,只觉得景物都非,不胜禾黍故宫之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禾黍故宫
英文翻译:The Palace Museum of millet
禾:1.禾苗,特指水稻的植株。2.古书上指粟。3.姓。
黍:黍子,一年生草本植物。碾成米叫黄米,性黏,可酿酒。
故:1.事情;事故:细故。变故。2.缘故;原因:无故缺勤。不知何故。3.故意;有意:故作镇静。明知故犯。4.所以;因此:因大雨,故未如期起程。5.姓。6.原来的;从前的;旧的:故址。故乡。依然故我。7.朋友;友情:亲故。沾亲带故。8.(人)死亡:病故。染病身故。父母早故。
宫:1.帝后太子等居住的房屋:宫殿。行宫。故宫。东宫。2.神话中神仙居住的房屋:天宫。龙宫。月宫。蟾宫。3.庙宇的名称:碧霞宫。雍和宫。4.群众文化活动或娱乐用的房屋的名称:少年宫。民族宫。劳动人民文化宫。5.指子宫:宫颈。刮宫。宫外孕。6.姓。7.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的“1”。见〖五音〗。
说到"禾黍故宫"这个成语,可能很多朋友会联想到杂草丛生的废弃宫殿。其实这个典故出自《诗经》,原本描写周朝大夫路过故都时,看到宫室旧址长满庄稼的景象,用来比喻盛衰兴废的沧桑变化。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去年我重访儿时住过的胡同,发现原本热闹的四合院变成了停车场,墙角的石榴树早被水泥覆盖。这种物是人非的感觉,正应了"禾黍故宫"的意境——熟悉的场景在时代发展中悄然改变。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到底想传达什么?我认为它像面双面镜,既照见繁华落幕的苍凉,也映出新生力量的萌发。就像老家村头的碾米坊虽然破败了,但原址新建的文化广场天天飘着广场舞音乐,这不就是最鲜活的"禾黍故宫"现代版吗?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禾黍故宫"现象其实每天都在上演。手机店里五年前热销的翻盖机专柜,现在改造成了智能家居体验区;大学城周边的租书铺变成共享自习室。这些变化提醒我们:与其沉溺于对旧事物的怀念,不如学会在时代浪潮中保持开放心态。
最近陪父母整理老相册,发现二十年前全家合影的背景商场,如今已改建成社区医院。母亲感慨"变化太快",父亲却指着照片说:"但咱们一家人还在一起啊。"这个细节让我顿悟——"禾黍故宫"式的变迁中,真正珍贵的是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情感联结。
观察城市更新改造时,常能看到设计师巧妙保留老建筑的部分结构。这种新旧交融的处理方式,或许能给理解"禾黍故宫"带来新启发:历史的痕迹不必完全抹去,现代的生机也能在老根基上绽放。就像我常去的那家由纺织厂改造的书店,生锈的齿轮装置与崭新的书柜相映成趣,反而比全新的建筑更有故事感。
最近在读《红楼梦》,大观园由盛转衰的过程,简直就是文学版的"禾黍故宫"。但换个角度看,如果没有这些兴衰故事,我们又怎能读到这么精彩的人性画卷?生活就像流动的江河,重要的不是执着于某个河段的风景,而是学会欣赏整条河流的蜿蜒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