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ù bù xié shì
成语解释:邪:通“斜”。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妇人请竺同载。竺上车端坐,目不邪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指为人正派
繁体字形:目不邪視
英文翻译:cast sidelong glances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邪:[xié]1.不正当,不正派:邪恶(è)。邪念。邪说。2.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寒邪。风邪。3.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中(zhòng)邪。4.妖异怪诞:邪魔。邪术。5.古同“斜”。[yé]古同“耶”,疑问词。[yá]古同“玡”,琅玡山。[yú]古同“餘”。[xú]古同“徐”,缓慢。
视:1.看:视力。视线。近视。熟视无睹。2.看待:轻视。重视。藐视。一视同仁。3.考察:视察。巡视。监视。4.姓。
“目不邪视”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专注、心无旁骛的状态。比如,考试时小明紧盯着试卷,对周围同学的翻页声充耳不闻,真正做到目不邪视,最终答出了自己的最佳水平。
为什么“目不邪视”能体现专注力?其实,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眼睛不斜着看”,但更深层的含义是排除干扰、集中精力。就像运动员在赛场上紧盯终点线,不被观众的呐喊影响,这种“视觉上的克制”背后是强大的心理控制能力。
工作中也能用到这个词。比如程序员小张调试代码时,即便同事在旁边讨论午餐吃什么,他依然目不邪视地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快跳动。这种状态帮助他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了关键模块。
目不邪视是否意味着不能放松?完全不是!就像弓箭手拉满弓时需要聚焦靶心,但射箭后可以活动肩膀。专注和放松是交替进行的节奏。我曾在图书馆见过一位考研学生,她每小时会闭眼深呼吸三分钟,再重新进入目不邪视的学习状态,效率反而更高。
现代人尤其需要这种能力。地铁里闪烁的广告屏、手机上不断弹出的通知,都在抢夺我们的注意力。试着每天设定20分钟“数字斋戒”——关掉通知,把手机倒扣桌面,像古人读书那样目不邪视地完成手头任务,你会发现效率提升惊人。
不过要注意避免极端化。有位朋友为了备考,连续8小时盯着书本导致眼压升高。真正的目不邪视应该像相机对焦——该清晰时清晰,该虚化时虚化。毕竟,专注的本质是选择,而不是自我惩罚。
试着从明天开始,在需要深度工作时给自己一个“视觉锚点”。可以是文档的第一行字,也可以是绘图板上的设计草图,让目光和思维同步锁定目标。这种有意识的训练,或许能帮你找回被碎片信息冲散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