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ù bù kuī yuán
成语解释:窥:瞥看。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几年中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书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目不窺園
英文翻译:absolute concentration on studies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窥:1.从小孔或缝隙里看:管中窥豹。2.暗中察看:窥探。窥测。
园:1.(园儿)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地方:花园儿。果园。园艺。2.供人游览娱乐的地方:公园。动物园。园中游人很多。3.(Yuán)姓。
“目不窥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专注到极致的状态。比如,小明为了准备数学竞赛,连续三个月每天放学后都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刷题,连窗外新开的樱花都没抬头看一眼。妈妈笑他是“目不窥园的当代董仲舒”,他却挠挠头说:“我只是不想让公式从脑子里溜走。”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用来描述学习场景吗?其实不然。比如程序员阿琳为了赶项目进度,连续三周吃住在公司,连办公楼下的网红奶茶店换了招牌都不知道。同事调侃她“这哪是目不窥园,简直是目不窥显示器之外的世界”。可见,专注本身没有领域限制,关键是心无旁骛的投入状态。
这里有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古人要用“园”来比喻?或许因为花园代表着世俗的享乐诱惑。就像现代人刷短视频时,手机就像个随身携带的“数字花园”,能真正做到“目不窥园”反而成了稀缺能力。个人认为,这种专注力在信息爆炸时代愈发珍贵,但也要警惕变成“自我封闭”——就像我上周沉迷写代码,结果错过了朋友的生日聚会,这种失衡也需要警惕。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区里的张大爷退休后迷上木工活,整天在车库敲敲打打。邻居们说他把车库变成了“鲁班工作室”,连老伴新烫的卷发都没注意看。这种专注带来的快乐,或许正是成语流传千年的生命力所在——它既是对匠人精神的礼赞,也提醒我们:找到值得全身心投入的事,本身就是种幸福。
最后想说,专注就像聚光灯,照亮目标的同时也会让周围变暗。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清楚自己为何而照,又是否记得适时调整光束的方向。毕竟,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永远不看花园,而在于知道什么时候该看,什么时候该专心培植自己的精神苗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