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ù bù gěi shǎng
成语解释:眼睛来不及观赏。形容景物优美繁多。
成语出处:清·戴名世《雁荡记》:“环左右前后而列者,争奇献怪,目不给赏。”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美景等
繁体字形:目不給賞
英文翻译:No reward at all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给:[gěi]1.交付,送与:给以。送给。献给。2.把动作或态度加到对方:给他一顿批评。3.替,为:给大家帮忙。4.被,表示遭受:房子给火烧掉了。5.把,将:请你随手给门送上。[jǐ]1.供应:供给。补给。给养。自给自足。2.富裕,充足:家给人足。
赏:1.赏赐;奖赏:赏罚分明。2.赏赐或奖赏的东西:领赏。3.敬辞。用于请对方接受邀请或要求:赏光。赏脸。4.欣赏;观赏:鉴赏。雅俗共赏。5.对对方的才能或作品深感满意:赞赏。赏识。
“目不给赏”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它其实描述了一个特别常见的场景——眼睛忙到看不过来。比如你第一次走进故宫,红墙黄瓦、雕梁画栋同时扑进视线,这时候可能脱口而出:“这也太美了,简直目不给赏!”
为什么这个词能精准戳中我们的感受?想象你站在山顶看日出,天空从深蓝渐变成橙红,云层像被点燃的金色海浪。刚想掏出手机拍云,脚下的山花又被晨露照得闪闪发亮。这种“选择困难”不是纠结,而是幸福的烦恼——太多美好同时出现,眼睛成了最贪心的观众。
上周我去看灯光艺术展就深有体会。百米长的镜面走廊里,无数LED灯珠像银河倾泻而下,转身又是全息投影的敦煌飞天在墙面起舞。同行的朋友突然站着不动了:“快看地面!”原来水波纹装置让倒影也成了艺术品。这种时候真的希望自己能有蜻蜓的复眼,360度无死角捕捉所有惊艳瞬间。
现代人更需要这种“甜蜜负担”吗?有意思的是,古人用这个词多形容自然景观,而我们今天面对的人造景观更复杂。重庆洪崖洞的吊脚楼灯火、上海外滩的玻璃幕墙光带、短视频平台上瀑布般刷新的内容,都在挑战人类眼睛的承载极限。但换个角度想,这种“看不过来”恰恰证明了世界的丰富性——就像走进自助餐厅,虽然没法吃遍所有美食,但琳琅满目的选择本身就能带来愉悦感。
有个细节值得注意:目不给赏常常伴随着“哇”的惊叹声。这声惊叹像无形的快门,帮我们把转瞬即逝的震撼定格成记忆。下次遇到这样的时刻,不妨放下拍照的手机,让眼睛当三分钟主角——毕竟有些美,连镜头都装不下。
生活里藏着无数个目不给赏的瞬间,可能是晚高峰地铁里偶然瞥见的火烧云,也可能是孩子第一次用乐高搭出歪歪扭扭的城堡。这些眼睛忙不过来的时刻,就像生活悄悄塞给我们的彩蛋,提醒我们:世界比想象中更值得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