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án
  • shí
  • zhī
  • 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án shí zhī ān

成语解释:形容极其安定稳固。

成语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盘石,寿于旗翼。”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形容极其安定稳固

繁体字形:盤石之安

英文翻译:The safety of Panshi

盘石之安的意思

盘:1.盛放物品的扁而浅的用具:茶盘。菜盘。托盘。2.形状像盘或有盘的功用的东西:字盘。棋盘。算盘。磨盘。3.回旋,回绕,屈曲:盘旋。盘桓。盘剥(辗转剥削)。盘曲。盘亘。盘郁(曲折幽深)。盘根错节。4.垒,砌:盘灶。盘炕。5.仔细查究:盘问。盘驳。盘察。盘查。盘货。盘算(细心打算)。6.指市场上成交的价格:开盘。收盘。7.转让(工商企业):出盘。招盘。受盘。8.搬运:盘运。9.量词:一盘磨。10.姓。

石:[shí]1.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花岗石。石灰石。石碑。石板。石器。见〖岩石〗。2.指石刻:金石。3.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药石。4.姓。[dàn]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等。)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安:1.安定:心神不安。坐不安,立不稳。2.使安定:安民。安神。安邦定国。3.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安于现状(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安之若素。4.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安。治安。转危为安。5.使有合适的位置:安插。安顿。6.安装;设立:安门窗。安电灯。咱们村上安有线电视了。7.加上:安罪名。安个头衔。8.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安的什么心?9.姓。10.疑问代词。11.问处所,跟“哪里”相同:而今安在?12.表示反问,跟“怎么、哪里”相同:不入虎穴,安得虎子?。安能若无其事?13.安培的简称。导体横截面每秒通过的电量是1库时,电流强度就是1安。

成语评论

盘石之安”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说白了就是形容像大石头一样稳固的状态。举个例子:老张家的房子建在山脚下几十年了,任凭风吹雨打,依然稳如泰山,邻居们都说这是“盘石之安”。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盘石”而不是普通石头?其实啊,“盘石”特指厚重的大石头,用在这里更强调一种历经沧桑却毫不动摇的感觉。

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小王的创业团队经历过行业寒冬,但靠着扎实的技术积累和互相信任的伙伴关系,硬是在市场波动中站稳了脚跟。有人问他秘诀,他笑着说:“无非是把基础打得像盘石之安罢了。”你看,这个成语不仅能形容实物,还能比喻抽象的关系或状态。这时候问题又来了:用这个词会不会显得太老派?个人觉得完全不会——只要场景合适,它反而能传递出一种历久弥坚的力量感。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会联想到另一个问题:既然“盘石之安”强调稳固,那是不是意味着拒绝改变?其实不然。就像海边的礁石虽然看似静止,实际上每天都在与潮汐互动。我观察过很多成功企业,它们的“稳固”恰恰体现在能灵活适应变化的核心竞争力上。比如某手机品牌坚持自主研发芯片,这种技术底盘的“盘石之安”,反而支撑着它在产品迭代时更快推陈出新。

最近看到个挺有意思的案例。某古镇在旅游开发时,特意保留了两百年前的排水系统。游客们走在翻新的石板路上,脚下却是古人设计的“盘石之安”。导游说:“老地基撑得住新风景。”这句话让我突然意识到,真正的稳固不是封闭僵化,而是能为新事物提供生长的土壤。下次看到老街老巷时,或许我们也能换个角度,体会下这种新旧交融中的“稳固哲学”。

最后分享个小发现:现代人总在追求快速见效,但那些真正做成事的人,往往在初期都默默打造过自己的“盘石之安”。就像种竹子,前四年只长几厘米的地下根茎,第五年却可以每天长高三十厘米。这种厚积薄发的智慧,或许才是这个古老成语带给当代人最实在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