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uāng jiè zhī jí
成语解释:疮:疮疖;疥:疥疮;疾:疾病。比喻轻微的祸患
成语出处:明·梁辰鱼《浣纱记·死忠》:“齐不过疮疥之疾,幸而胜之,不过小喜。”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指小毛病
繁体字形:瘡疥之疾
英文翻译:Scabies
疮:1.皮肤或黏膜发生溃疡的病。2.外伤:金疮(旧指刀枪箭矢造成的伤)。
疥:疥疮,疥螨病的俗称。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疾:1.病:疾病。2.痛苦;疼痛:关心群众的疾苦。痛心疾首。3.痛恨:疾恶如仇。4.快;迅速;猛烈:疾走。疾风。
哎呦,说到“疮疥之疾”这个成语,不少小伙伴可能觉得有点陌生,但其实它比想象中更贴近生活。老话说得好:“小病不治,大病难医”,这个成语说白了就是比喻那些看似不严重、但放任不管就可能出大问题的麻烦。比方说,你发现家里水管漏水却懒得修,结果某天突然水漫金山——这不就是典型的“疮疥之疾”吗?
等等,这成语到底用在哪里合适?咱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吧。比如公司里有个同事总爱拖延报表,领导提醒他:“你这习惯虽然现在没捅娄子,但可别成了疮疥之疾啊!”你品,你细品,这种“小毛病可能变隐患”的提醒,是不是比直接骂人更让人听得进去?
话说回来,为啥古人非用皮肤病打比方呢?嘿,这还真有点讲究。皮肤问题吧,刚开始可能就痒两下,但挠破了搞不好感染发烧。这不就跟生活中那些“小事化大”的剧情一模一样嘛!就像你手机屏幕裂了条缝,觉得不影响用,结果某天碎成蜘蛛网——这时候拍大腿后悔也晚啦!
不过依我看啊,现代人处理“疮疥之疾”反而更考验智慧。现在大家生活节奏快,很容易对小问题视而不见。比如有人天天熬夜还自我安慰“就少睡两小时”,这不就是给健康埋雷吗?要我说,咱得学学中医“治未病”那套,把问题掐灭在萌芽阶段,这才是真·生活小能手!
最后唠叨一句:别以为“疮疥之疾”只能形容具体事物。人际关系里那些小误会,职场中没及时沟通的隔阂,哪个不是暗藏风险的“小伤口”?记住咯,及时处理比事后补救轻松十倍,这道理放哪儿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