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ǎn ér bù yì
成语解释:器物已满盈但不溢出。比喻有资财而不浪用,有才能而不自炫,善于节制守度。
成语出处:《孝经·诸侯章》:“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谦虚
繁体字形:滿而不溢
英文翻译:full without flowing over
满:1.全部充实;达到容量的极点:会场里人都满了。装得太满了。2.使满:满上这一杯吧!3.达到一定期限:假期已满。不满一年。4.全;整个:满身油泥。满屋子的烟。5.完全:满不在乎。满有资格。6.满足:满意。心满意足。7.骄傲:自满。满招损,谦受益。8.姓。9.满族:满人。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溢:1.充满而流出来:河水四溢。洋溢。2.过分:溢美之词(过分夸奖的话)。3.古又同“镒”。
“满而不溢”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一种恰到好处的状态——容器装满却不溢出,比喻人虽有才能或成就,却能保持谦逊不张扬。比如在职场上,有人能力出众却从不炫耀,反而主动帮同事补短板,这就是典型的“满而不溢”。
有人可能会问:“满而不溢的核心是什么?难道只是单纯隐藏实力?”其实不然。它的核心在于“平衡”——既要充分展现能力,又要避免过度消耗自己或挤压他人空间。就像一杯水,倒得太满容易洒出,倒得太少又无法解渴,八分满时反而最稳妥。
生活中也能看到这样的例子。朋友小张经营着一家网红餐厅,生意火爆时他坚持限号接待,拒绝盲目扩张。别人说他“有钱不赚”,他却说:“如果为了多赚钱降低菜品质量,反而会砸了招牌。”这种克制恰恰让生意更长久,正是“满而不溢”的智慧。
个人认为,当代社会尤其需要这种智慧。我们常被“越多越好”的观念裹挟,比如追求更高的KPI、更快的晋升速度,但过度紧绷的状态反而容易导致失误。适当留出缓冲空间,就像书法中“飞白”的留痕,反而能让整体更有呼吸感。
再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其实暗含自然规律。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自然界早已给出警示。工作中接手新项目时,与其急着包揽全部任务,不如先评估自身精力边界。主动说“我能做这些,剩下的需要团队支持”,往往比硬扛更能赢得尊重。
最后不妨想想:当我们追求“满”时,究竟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是为了创造真实价值?“不溢”的克制背后,或许藏着更长远的目光。就像播种时留出株距,庄稼才能茁壮成长,给自己和他人留余地,往往能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