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ēn shān cháng gǔ
成语解释:见“深山穷谷”。
成语出处:宋·曾巩《南轩记》:“此吾之所以于内者,得其时则行,守深山长谷而不出者,非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深山長谷
英文翻译:deep valleys
深:1.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2.—3.同):深耕。深山。这院子很深。4.深度:这里的河水只有三尺深。这间屋子宽一丈,深一丈四。5.深奥:由浅入深。这本书很深,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6.深刻;深入:深谈。影响很深。7.(感情)厚;(关系)密切:深情。两人的关系很深。8.(颜色)浓:深红。深绿。颜色太深。9.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深秋。夜已经很深了。10.很;十分:深知。深信。深恐。深表同情。深有此感。11.姓。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长:[cháng]1.两点之间的距离大(跟“短”相对)。a)指空间:这条路很长。长长的柳条垂到地面。b)指时间:长寿。夏季昼长夜短。2.长度: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铁路桥全长6772米。3.长处:特长。取长补短。一技之长。4.(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长于写作。5.(旧读zhàng)多余;剩余:长物。6.姓。[zhǎng]1.领导人:部长。校长。乡长。首长。2.生:长锈。山上长满了青翠的树木。3.生长;成长:杨树长得快。这孩子长得真胖。4.增进;增加:长见识。长力气。吃一堑,长一智。
谷:[gǔ]1.两山或两块高地中间的低洼地:峡谷。万丈深谷。2.谷类作物的总称。也特指粟:五谷。谷草。3.古代百谷的统称,即农作物的统称。4.〈方〉稻。也指稻的子实。[yù]见〔吐谷浑〕
深山长谷,字如其意——既指险峻的自然地貌,也常被用来形容复杂难解的局面。比如当某个项目推进到关键阶段,同事间意见分歧越来越大时,我们可能会说:“现在团队讨论简直像在深山长谷里找路,明明知道出口就在前方,偏偏被各种突发状况绊住脚。”
为什么这个成语能引发共鸣?因为它精准捕捉了人类面对复杂环境时的普遍体验。就像我们在工作中遇到流程卡壳,或是在生活中处理家庭矛盾时,那种“看得见目标却绕不过阻碍”的焦灼感,恰似在陡峭山崖间艰难攀援的旅人。
有读者可能会问:用自然景观比喻人际问题是否贴切?其实这正是汉语的精妙之处。记得去年帮朋友调解邻里纠纷,两家人为了院墙位置争执不下。后来我劝道:“咱们别在深山长谷里兜圈子了,不如各退一步看看整体布局?”这个比喻让双方突然意识到,过分纠结细节反而模糊了更重要的事。
现代人或许更习惯用“瓶颈期”这类词汇,但“深山长谷”自带画面感的优势不容忽视。当团队在技术攻关中遇到难题,我会建议:“咱们现在就像站在半山腰,虽然眼前云雾缭绕,但每解决一个小问题就相当于在峭壁上凿出台阶。”这种表述既承认困难,又传递着向上的希望。
需要留意的是,这个成语更适合形容暂时性困境。就像真正的登山者都知道,穿过最险峻的山谷往往意味着即将抵达开阔地带。当年轻人向我倾诉职业迷茫时,我常提醒他们:此刻的困惑恰似穿越深山长谷必经的过程,重要的是保持方向感,别在岔路口迷失。
语言就像随身携带的登山杖,合适的比喻能帮我们更好丈量现实。下次遇到棘手情况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提醒我们困境的暂时性,也暗示着穿越险阻后必将获得的辽阔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