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àn rán bīng shì
成语解释:涣然:消散的样子;释:消散、解除。指像冰块溶化流散一样。比喻误会、疑虑、隔阂等完全消除。
成语出处:晋 杜预《序》:“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比喻相互间的嫌隙等消除
繁体字形:涣然冰釋
英文翻译:melt away
涣:消;散:涣散。
然:1.对;不错:不以为然。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然而: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然。突然。显然。欣然。飘飘然。5.又同“燃”。
冰:1.水在0℃或0℃以下凝结成的固体:湖里结冰了。2.因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刚到中秋,河水已经有些冰腿了。3.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或放在冰箱里使凉:把汽水冰上。4.像冰的东西:冰片。冰糖。干冰。5.姓。
释:1.说明;解说:注释。解释。2.消除:释疑。冰释。3.放开;特指释放被拘押者或服刑者:释放。保释。4.放下:手不释卷。如释重负。5.指释迦牟尼。泛指佛教:释教。释典。
“涣然冰释”这个成语听起来像不像冰雪融化的画面?想象两个朋友因为误会冷战多日,某天终于把话说开,那种瞬间释怀的感觉,就特别适合用这个词来形容。
【真实场景举例】同事小张最近总躲着老王,直到团建时老王主动问:“你是不是对我上周的方案有意见?”小张恍然大悟:“原来你以为我在生气?我只是在赶项目进度啊!”两人相视大笑,隔阂顿时涣然冰释。
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人际关系中吗?其实职场误会、学术争议甚至政策解读都能用。比如当专家用数据澄清了公众对新能源的误解,媒体就会报道“关于光伏污染的质疑已涣然冰释”。
【历史新解】宋代文人笔记里记载过有趣案例:某县令误判盗窃案,后来真凶自首,他在公堂上当场修改判决,百姓称颂“冤屈涣然冰释”。这种用法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特别是在司法纠错时常见。
我观察到现代人更习惯说“把话说开”,但成语特有的画面感是无可替代的。特别是在书面表达中,用“涣然冰释”能瞬间传递出矛盾消解的诗意,就像春阳融化冰河般自然流畅。
问:容易和哪些词混淆?要注意和“冰释前嫌”区分,后者特指消除旧怨。而“涣然冰释”更侧重疑惑或紧张状态的彻底解除,比如解完数学压轴题时茅塞顿开的感觉,用这个成语就特别贴切。
下次遇到需要化解尴尬的场合,不妨试试这个成语。它不仅能准确表达误会消除的爽快感,还能让对话瞬间提升文化质感。就像给日常交流加了枚古典书签,既有实用性又有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