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àn rú bīng shì
成语解释:犹言涣然冰释。
成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5卷:“久即下部血出,并鲜血片,便无痛苦,涣如冰释。”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比喻相互间的嫌隙等消除
繁体字形:涣如冰釋
英文翻译:melt away
涣:消;散:涣散。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冰:1.水在0℃或0℃以下凝结成的固体:湖里结冰了。2.因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刚到中秋,河水已经有些冰腿了。3.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或放在冰箱里使凉:把汽水冰上。4.像冰的东西:冰片。冰糖。干冰。5.姓。
释:1.说明;解说:注释。解释。2.消除:释疑。冰释。3.放开;特指释放被拘押者或服刑者:释放。保释。4.放下:手不释卷。如释重负。5.指释迦牟尼。泛指佛教:释教。释典。
“涣如冰释”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咱们先看个例子:小明和小红因为误会冷战了三天,后来在班长耐心调解下,两人把话说开,心里的疙瘩涣如冰释,又恢复了往日的亲密。这里用“涣如冰释”形容矛盾像冰块融化般自然消解,是不是特别形象?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用‘冰’来比喻?”其实冰块的坚硬寒冷,特别能表现人际关系的僵局状态。就像寒冬里结冰的湖面,看似坚固实则脆弱,只要温度回升就会自然融化。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很多矛盾其实就像浮冰,只要有真诚沟通的“暖流”,就能顺利化解。
工作中也常见这样的场景。市场部和设计部为方案争执不下时,项目经理组织双方到咖啡厅边喝边聊。当设计师展示灵感来源,市场专员说明用户需求后,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突然涣如冰释,创意火花反而在碰撞中迸发。这说明有时候分歧本身,可能就是新机遇的催化剂。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的是它传递的积极态度。它不强调谁输谁赢,而是展现问题自然消融的过程。就像春天来临时,冰雪不会和大地较劲,只是安静地化成滋养万物的春水。这种看待矛盾的视角,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平和地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磕磕碰碰。
下次遇到棘手情况时,不妨想想“涣如冰释”的画面。试着泡壶热茶,找个轻松环境聊聊,可能就会发现:那些看似坚固的“冰层”,不过是暂时冻住的误会。当真诚对话的暖意渗透进来,解决问题的钥匙往往就藏在彼此的话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