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ǎi
  • yàn
  • qī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ǎi yàn hé qīng

成语解释:黄河水清;大海波平浪静。比喻太平盛世。河:黄河;晏:平静。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潭州水西南台道遵和尚》:“一言启口,振动乾坤,山河大地,海宴河清。”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比喻太平盛世

繁体字形:海晏河清

英文翻译:peace and tranquility under heaven

海晏河清的意思

海: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无目标地:海骂。她丢了支笔,海找。7.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8.姓。

晏:1.迟:《吕氏春秋·制乐》:“早朝晏退。”2.同“”。

河:1.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江河。河流。内河。运河。护城河。一条河。2.指银河系:河外星系。3.(Hé)特指黄河:河西。河套。4.姓。

清:1.洁净;清澄。与“浊”相对: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敌我。说清道理。3.查点:清仓。4.寂静:清幽。5.尽;完;一点不留:清除。6.不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

成语评论

海晏河清”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先看个例子。老张在社区议事会上说:“现在咱们小区垃圾分类做得好,邻里纠纷少,真有点海晏河清的意思。”这里既保留了原意中“太平”的概念,又嫁接到现代基层治理的场景,比单纯形容国家大事更接地气。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里的“海晏”和“河清”是不是重复了?其实暗藏玄机。古代黄河泛滥成灾,“河清”代表着自然环境的改善,“海晏”则象征社会秩序的稳定。就像小王在环保讲座上说的:“治沙工程见效后,黄河段变清了,周边旅游业也兴旺起来,这才是新时代的海晏河清。”这里的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联动,赋予了成语新的解读维度。

这个成语只能用在宏大叙事里吗?未必。同事小陈汇报项目进展时说:“经过三个月的流程优化,部门运作就像海晏河清般顺畅。”将企业管理的秩序感与成语意境融合,既准确又不失新意。这种用法突破了时空限制,证明传统文化元素完全能活用在现代职场语境。

个人看来,“海晏河清”的生命力在于其意象的可延展性。它不仅承载着农耕文明对太平盛世的向往,更能与现代社会的治理智慧产生共鸣。就像治理河道既要疏浚泥沙也要保护生态,现代社会的“河清”需要科技与人文的双重努力。当我们用这个成语时,本质上是在表达对系统性平衡的追求。

下次遇到需要形容和谐有序的场景时,不妨试试这个成语。无论是描绘公园里老人下棋、孩童嬉戏的安宁画面,还是形容跨部门协作项目的顺利推进,关键要抓住“多方要素协调共生”的内核。这种古今意蕴的转换,恰恰是汉语保持活力的秘诀所在。

海晏河清的造句

  1. 造句 海晏河清,王有四方当做国;天寒地冻,水无二点不成冰。
  2. 造句 人们都希望生活在海晏河清的环境中。
  3. 造句 少年时,洪秀全就向往海晏河清,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
  4. 造句 战乱年代,人们渴望着海晏河清.
  5. 造句 我抬头一看,正是石涛的《海晏河清图》。
  6. 造句 唉!真要治政清平、海晏河清,朕又何苦背这天下骂名要推行新政啊!
  7. 造句 人人若能有此想法那天下早已经是海晏河清,国泰民安了。
  8. 造句 当今天下,青锋司徒龙凤三足鼎立,海晏河清,盛景太平。
  9. 造句 眼见得天下君圣臣贤,海晏河清,家中妻贤子孝,薄有田地。
  10. 造句 裴友琴带着全场人众祈求风调雨顺、海晏河清;武林无波、天下太平;众生喜乐、试剑顺利,说毕朝天三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