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īng
  • shè
  • mí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é qīng shè míng

成语解释:《文选·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刘良注:“里社,神祠也。”后以“河清社鸣”为太平祥瑞的象征。

成语出处:《文选·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刘良注:“里社,神祠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河清社鳴

英文翻译:He Qingshe Ming

河清社鸣的意思

河:1.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江河。河流。内河。运河。护城河。一条河。2.指银河系:河外星系。3.(Hé)特指黄河:河西。河套。4.姓。

清:1.洁净;清澄。与“浊”相对: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敌我。说清道理。3.查点:清仓。4.寂静:清幽。5.尽;完;一点不留:清除。6.不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

社:1.某些集体组织:诗社。报社。通讯社。合作社。集会结社。2.某些服务性单位:茶社。旅社。旅行社。3.古代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日子和祭礼都叫社:春社。秋社。社日。社稷。4.姓。

鸣:1.(鸟兽或昆虫)叫:鸟鸣。蝉鸣。虫鸣。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耳鸣。雷鸣。自鸣钟。孤掌难鸣。礼炮齐鸣。鸣鼓。鸣锣开道。3.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鸣谢。鸣冤。鸣不平。百家争鸣。4.姓。

成语评论

河清社鸣”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源自《左传》,字面意思是“黄河水清,社庙钟响”,用来形容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的景象。但放到今天,这个词还能用吗?我们不妨通过几个例子来感受它的生命力。

假设你走进一个社区,看到老人们悠闲下棋,孩子们追逐嬉笑,邻居互相帮忙修水管。这时有人感慨:“这日子真是河清社鸣啊!”这里的“河清社鸣”不再是字面的黄河与钟声,而是比喻小环境里的和谐稳定。自问:为什么用这个词?因为它既保留了“安宁”的核心,又让描述多了一层文化韵味。

再看职场场景。某公司团队配合默契,项目推进顺利,部门会上领导说:“咱们这个月能超额完成任务,全靠大家齐心协力,算是小范围的河清社鸣了。”这种用法将成语拓展到组织管理领域,暗示良好协作带来的正向循环。个人认为,现代人完全可以把这类传统词汇“活化”,赋予其新的场景意义。

或许有人会问:这种冷门成语有必要用吗?其实语言就像调色盘,当“和谐”“稳定”这些词被过度使用时,“河清社鸣”反而能带来新鲜感。比如在国际会议的致辞中,发言人用“期待各国携手共创河清社鸣的世界格局”,既彰显文化底蕴,又避免陈词滥调。

最后不妨想想:我们追求的河清社鸣,本质上是对“有序中的生机”的向往。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太平不是死水一潭,而是像清澈河流般自然流动,像钟声回荡般充满生命力。这种古今相通的人间理想,或许正是成语跨越千年仍值得品味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