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ǎi yàn hé qīng
成语解释:沧海波平,黄河水清。形容国内安定,天下太平
成语出处:五代·欧阳熙《龙寿院光化大师碑铭》:“旋闻海宴河清,远播民舒物泰。”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天下太平
繁体字形:海讌河清
英文翻译:Haiyan Heqing
海: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无目标地:海骂。她丢了支笔,海找。7.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8.姓。
宴:1.请人吃酒饭;聚会在一起吃酒饭:宴客。欢宴。2.酒席;宴会:设宴。赴宴。盛宴。国宴。3.安乐;安闲:宴乐(安乐)。宴安鸩毒。
河:1.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江河。河流。内河。运河。护城河。一条河。2.指银河系:河外星系。3.(Hé)特指黄河:河西。河套。4.姓。
清:1.洁净;清澄。与“浊”相对: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敌我。说清道理。3.查点:清仓。4.寂静:清幽。5.尽;完;一点不留:清除。6.不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
提到“海宴河清”,很多人会联想到太平盛世的画面。比如唐代诗人笔下的开元年间,商船顺着运河往来如织,边疆鲜少战火,老百姓不用再担心战乱,可以安心种地、做生意——这种“海不扬波,河无泛滥”的安定景象,正是成语最贴切的注脚。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海洋和河流比喻太平?”其实古人观察自然发现,当海域风平浪静、河道清澈畅通时,往往预示着气候宜人、粮食丰收。就像现在台风过后的海面恢复湛蓝,被污染的河流经治理重现鱼群,人们也会感叹:“如今真是海宴河清的好光景啊!”这种比喻既生动又带着对和谐自然的向往。
当代社会里,这个成语有了新解读。我常看到社区志愿者清理河道时,老爷爷指着重新变清的水沟说:“咱们这也算实现小范围的海宴河清了。”虽然现代社会很难完全复刻古代的理想国,但当我们看到垃圾分类让街道整洁,新能源车减少尾气排放,这些点滴改变都在让成语里的美好愿景变得具体可感。
有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年轻人开始用“海宴河清”形容内心状态。比如朋友熬过职场低谷后,在朋友圈写道:“终于把项目乱麻理顺了,现在电脑桌面海宴河清。”这种将外在环境与内在秩序相联结的用法,反倒让古老成语焕发出新生命力。毕竟无论是社会大环境还是个人小天地,那份清澈明朗的安定感,始终是人类共同的追求。
站在今天的视角看,“海宴河清”早已超越字面含义。它既可以是国家治理的宏观目标,也可以是普通人整顿书桌的微小仪式。当我们在环保行动中清理海滩,在调解邻里矛盾后相视而笑,甚至只是把杂乱的文件归档整齐——这些时刻都在诠释:太平盛世的模样,或许就藏在每个让世界变清澈的选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