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ào
  • hào
  • dàng
  • dà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ào hào dàng dàng

成语解释:指水势汹涌广阔浩大。后形容规模宏大;气势雄壮。

成语出处: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边涯。”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流或水流等

繁体字形:浩浩蕩蕩

英文翻译:go forward with great strength and vigour

浩浩荡荡的意思

浩:1.盛大;巨大:浩大。浩繁。2.多:浩博。浩如烟海。

浩:1.盛大;巨大:浩大。浩繁。2.多:浩博。浩如烟海。

荡:1.摇动;摆动:动荡。飘荡。荡桨。荡秋千。2.无事走来走去;闲逛:游荡。闲荡。3.洗:冲荡。涤荡。4.全部搞光;清除:扫荡。倾家荡产。5.广阔;平坦:浩荡。坦荡。6.姓。7.放纵,行为不检点:放荡。浪荡。淫荡。8.浅水湖:黄天荡。芦花荡。9.同“”。

荡:1.摇动;摆动:动荡。飘荡。荡桨。荡秋千。2.无事走来走去;闲逛:游荡。闲荡。3.洗:冲荡。涤荡。4.全部搞光;清除:扫荡。倾家荡产。5.广阔;平坦:浩荡。坦荡。6.姓。7.放纵,行为不检点:放荡。浪荡。淫荡。8.浅水湖:黄天荡。芦花荡。9.同“”。

成语评论

浩浩荡荡”这个成语,你会在哪些场景里遇到它?举个例子:长江水浩浩荡荡向东流去,岸边站着的人仿佛能感受到自然的磅礴之力。这种画面感极强的描述,正是这个成语的魅力——它常用来形容事物规模宏大或气势雄壮。

再比如,某次大型公益活动,志愿者队伍举着旗帜沿街行进。媒体报道时写道:“上百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穿过城市,引来路人驻足喝彩。”这里既突出了人数众多,又传递出团结向前的积极氛围。你看,这个成语不仅能写景,还能叙事。

有人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实体事物上吗?其实不然。去年某科技公司发布新产品时,行业观察家评价道:“创新浪潮正浩浩荡荡席卷整个产业。”这里将抽象的技术革新比喻为具象的浪潮,既生动又符合语言习惯。

我发现这个成语在使用时有个有趣现象:它常与方向词搭配。比如“大军浩浩荡荡北上”“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向西移动”。这种空间方位词的加入,让原本静态的形容产生了动态的延伸感,就像用文字架起了摄像机。

另一个常见疑问:用这个成语会显得夸张吗?这取决于语境。描述十余人列队用“浩浩荡荡”确实不妥,但若是描写候鸟迁徙时万鸟齐飞的场景,就恰如其分。关键在于把握“规模感”与“实际情况”的匹配度。

记得有次在山间徒步,偶遇暴雨后的小溪变成激流。同行的老伯感叹:“这水势浩浩荡荡,倒像条迷你黄河。”这种生活化的比喻让我突然明白,成语的生命力正在于使用者能赋予它新的诠释。或许下次看到广场舞大妈们整齐列队,也能幽默地说句:“这支银发军团跳得浩浩荡荡呢。”

语言的生动性往往体现在这种弹性运用中。当我们打破对成语的刻板认知,就会发现“浩浩荡荡”不仅能描绘山河壮丽,也能为日常生活中的集体行动增添几分诗意。这种跨越时空的表达张力,正是汉语最迷人的特质之一。

浩浩荡荡的造句

  1. 造句 兴奋和激动如同决了堤的洪水,浩浩荡荡,哗哗啦啦地从他的心理倾泻了出来,他再也无法隐藏他的那份斯文了。
  2. 造句 看到的瀑布水就不小,像千匹战马同时跃出,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3. 造句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范仲淹 
  4. 造句 水:水平如镜汹涌澎湃波澜壮阔微波粼粼浩浩荡荡。
  5. 造句 大纲既挈,条目自举。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6. 造句 黄河之水浩浩荡荡流入大海。
  7. 造句 任何一次“强大”都无法成为“终结”,历史长河浩浩荡荡,顺势则昌,逆势则亡,对于企业来说,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强无封顶,大无边界!
  8. 造句 刘邓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9. 造句 九曲黄河浩浩荡荡,气势磅礴地流向大海。
  10. 造句 江阴县城以北不远,就是浩浩荡荡的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