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ūn
  • hūn
  • hào
  • hà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ūn hūn hào hào

成语解释:苍茫浩渺。

成语出处:唐·罗隐《谗书·槎客喻》:“彼河之流,彼天之高,宛宛转转,昏昏浩浩,有怪有灵,时颠时倒,而子浮浮其间。”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昬昬浩浩

英文翻译:In a daze

昏昏浩浩的意思

昏:1.天刚黑的时候;黄昏:晨昏。2.黑暗;模糊:昏暗。昏黄。昏花。天昏地暗。3.头脑迷糊;神志不清:昏庸。昏头昏脑。4.又同“”。

昏:1.天刚黑的时候;黄昏:晨昏。2.黑暗;模糊:昏暗。昏黄。昏花。天昏地暗。3.头脑迷糊;神志不清:昏庸。昏头昏脑。4.又同“”。

浩:1.盛大;巨大:浩大。浩繁。2.多:浩博。浩如烟海。

浩:1.盛大;巨大:浩大。浩繁。2.多:浩博。浩如烟海。

成语评论

提到“昏昏浩浩”这个成语,很多人可能一头雾水:它到底什么意思?其实这个词常被用来描述一种模糊而庞大的状态,比如雾气笼罩的清晨,或是思绪混乱却难以理清的时刻。举个例子:“山间的晨雾昏昏浩浩地弥漫开来,远处的村庄仿佛被蒙上了一层纱。”这样的画面感是不是立刻浮现了?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昏昏浩浩”而不是“朦朦胧胧”?这里有个微妙差别——前者更强调“范围广”且“状态混沌”,比如形容一场复杂的社会变革:“那个时代的思潮昏昏浩浩,新旧观念交织碰撞,谁也无法预料未来的方向。” 这种用法既点出了混乱感,又暗示了影响力的深远。

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连续加班三天后,小李的脑子昏昏浩浩的,连最简单的报表数据都看串行了。”这里既描述了精神疲惫的混沌感,又暗示了这种状态已经蔓延到整个工作状态。有趣的是,这种“既局部迷糊又整体失控”的状态,在快节奏生活中并不少见。

关于这个成语的适用场景,我的个人观点是:它更适合描述抽象概念或宏大叙事。比如在分析历史事件时,用“昏昏浩浩”能同时传达事件的复杂性和不可控性。但要注意避免滥用——当描述具体的小范围混乱时,“晕头转向”可能更贴切。

最后分享一个冷知识:古人其实更常用“浩浩”形容壮阔景象(如“浩浩汤汤”),而“昏昏”多指神志不清。这两个词组合后产生的化学效应,意外地契合了现代人对某些复杂现象的感知。下次遇到既庞大又模糊的事物时,不妨试试这个成语,或许能给你的表达增添几分诗意。

昏昏浩浩的造句

  1. 造句 本准备昏昏浩浩的混过这一场大会,却没想到末了引出这许多乱子来。
  2. 造句 他脑子又转起了漩涡,昏昏浩浩中好像忆起转过相同频率的漩涡。
  3. 造句 柳诚身陷虚无黑暗之中,似梦似醒,昏昏浩浩,眼不能视,身不能动,然耳边却似有大道之音吟诵不停。
  4. 造句 昏昏浩浩的过着,他便渐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5. 造句 一场酒宴昏昏浩浩的过着,说论道就是论道,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没能见到黄袍客本人。
  6. 造句 昏昏浩浩的过了一夜,天明时李凝这才拍了拍屁股走入自己的洞府。
  7. 造句 却说南宫寒失魂落魄的回到寺里,哪有练功的念头和心思,脑海中俱是小青临走时那双饱含泪水哀怨的目光,一夜俱都迷迷糊糊,知道黎明时分才昏昏浩浩的睡去。
  8. 造句 姜云超暗暗心惊,虽看不惯这些官兵的做法,奈何有心无力,只能眼不见为净,低着头昏昏浩浩的一头扎进了一条小巷。
  9. 造句 天快黑的时候,水里的生物突然转了方向,聂末也没怎么迟疑也改变了方向,跟了上去,天完全黑了,这几日天黑的时候,他都是昏昏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