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ì xuè jī sǎng
成语解释: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仪,屈膝下跪,以额触地。指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向前来致哀的宾客哭拜并致以谢忱。
成语出处:巴金《家》:“虽然讣闻上说过‘寝苫枕块’,‘泣血稽颡’的话,但是他们整天躲在灵帏里,既不需要哭,又不必出来答礼。”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泣血稽顙
英文翻译:at the death of one 's father or mother
泣:1.小声哭:暗泣。哭泣。泣不成声。2.眼泪:饮泣。泣下如雨。
血:[xuè]1.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红色,有腥气,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收集废物送到排泄器官,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也叫血液。2.有血统关系的:血亲。血缘。3.比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4.指月经。5.姓。[xiě]义同“血”(xuè):流了一点血。吐了两口血。
稽:[jī]1.停留:稽留。稽延。2.考核:稽查。无稽之谈。3.计较:反唇相稽。[qǐ]1.〔稽首〕2.古代一种跪拜礼,叩头到地。3.道士举一手向人行礼,也称稽首。
颡:额;脑门子。
成语“泣血稽颡”听起来挺唬人的,但拆开看其实不难理解。“泣血”是哭到流血的夸张说法,“稽颡”则是古代磕头礼中最重的一种——额头要碰到地面。合起来就是形容人在极度悲痛中跪地磕头的样子。
举个现实例子: 老张的父亲突然去世,他在灵堂前泣血稽颡,额头都磕出了淤青。亲戚们想拉他起来,他却说:“让我再给爸磕几个头吧,这辈子再没机会了。”这个场景里,成语不仅描绘了动作,更传递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切遗憾。
核心问题:现代人还用这个成语吗? 现在确实用得少了。毕竟现代丧礼流程简化,大家更倾向用“悲痛欲绝”“肝肠寸断”这类直白的表达。但要是写历史小说或描述传统仪式场景,这个成语能瞬间带出画面感。比如:“皇陵前,群臣泣血稽颡,飞扬的尘土混着泪水沾湿了衣襟。”
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虽然现代人不再行跪拜大礼,但当遭遇重大打击时,身体仍会不自觉地蜷缩下蹲——这或许是人类面对巨大悲痛的原始反应。就像去年邻居阿姨得知儿子车祸时,整个人瘫坐在医院走廊,双手捶地号哭,那场景倒是暗合了“泣血稽颡”的精神内核。
换个角度想,成语的生命力在于能否引发共鸣。现在年轻人可能不会真的磕头到流血,但刷到“考研失败后我在宿舍泣血稽颡”这种带自嘲的段子时,反而能会心一笑。语言就是这样,老瓶子装新酒,反倒让传统文化有了呼吸感。
最后留个思考题:当我们在视频里看到粉丝为偶像退圈哭得撕心裂肺,算不算当代版的“泣血稽颡”?或许仪式形式在变,但人类情感的重量,古今其实相差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