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ē
  • gu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ǎ bù ē guì

成语解释:法:法律。阿:偏袒;讨好。指法律不偏袒有权势富贵的人。意思是秉公执法;不畏权贵。

成语出处:韩非《韩非子 有度》:“法不阿贵,强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分句;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繁体字形:灋不阿貴

英文翻译:the law does not protect the powerful persons

法不阿贵的意思

法:1.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受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称,包括法律、法令、条例、命令、决定等:合法。犯法。变法。军法。婚姻法。绳之以法。依法治国。2.方法;方式:办法。用法。土法。加法。这件事没法儿办。3.标准;模范;可以仿效的:法帖。法书。取法乎上。4.仿效;效法:师法。法其遗志。5.佛教的道理:佛法。现身说法。6.法术:作法。斗(dòu)法。7.姓。8.指法国:法语。法文。9.法拉的简称。一个电容器,充以1库电量时,电势升高1伏,电容就是1法。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阿:[ā]1.用在排行、小名或姓的前面,有亲昵的意味:阿大。阿宝。阿唐。2.用在某些亲属名称的前面:阿婆。阿爹。阿哥。[ē]1.迎合;偏袒:阿附。阿谀。刚直不阿。阿其所好。2.大的丘陵:崇阿。3.弯曲的地方:山阿。4.指山东东阿:阿胶。5.姓。

贵:1.价格高;价值大(跟“贱”相对):绸缎比棉布贵。春雨贵如油。2.评价高;值得珍视或重视:宝贵。可贵。3.以某种情况为可贵:人贵有自知之明。锻炼身体,贵在坚持。4.地位优越(跟“贱”相对):贵族。贵妇人。达官贵人。5.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贵姓。贵国。高抬贵手。6.姓。

成语评论

哎,你听说过“法不阿贵”这成语不?说白了,就是法律面前不偏袒权贵,管你多有钱有势,犯了事儿照样得认罚。比如古代包公审案,驸马爷贪污也得挨铡刀,老百姓看了直拍手叫好——这可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嘛!

这时候有人可能问了:“法不阿贵真的能做到吗?现实中会不会打折扣?”嘿,您还别说,现在不少地方还真有进步。前两年某明星酒驾被拘,粉丝再怎么闹腾也没见放水,交警直接甩出处罚单,这不就是现代版的“法不阿贵”么?

不过话说回来,这事儿有时候也像走平衡木。比如某些企业高管搞内幕交易,刚开始可能藏着掖着,但只要证据确凿,监管层照样能把他送上法庭。关键啊,得看制度是不是真硬气,执行是不是真到位。

咱个人觉着吧,法不阿贵这事儿就跟种树似的,得天天浇水施肥。你看最近几年反腐力度加大,不少“大老虎”落马,这不就是给老百姓吃了定心丸?只要坚持这个方向,社会公平才能越来越扎实。

最后提一嘴,其实公司里的小规矩也算“微型法不阿贵”。比如部门经理迟到照样扣全勤奖,新来的实习生提了合理建议也能被采纳。这种小事儿堆多了,大伙儿自然就信这个理儿了。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总之啊,甭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法不阿贵这杆秤要是端平了,社会这锅汤才能越熬越香。希望以后每个犄角旮旯都能照进这样的光,让大伙儿心里都亮堂堂的。

法不阿贵的造句

  1. 造句 我国的法律是公正的严明的,我们的社会是文明的,法不阿贵,人人平等。
  2. 造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一切身份、地位、贫富、喜恶,都不应作为衡量他人行为的标准。以天下为秤,民心为衡,轻重自知。天下归元 
  3. 造句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4. 造句 在韩非看来,“法不阿贵”,如果法律执行不能做到平等、公正,老百姓就会绝望,社会矛盾积攒起来就会一起爆发。
  5. 造句 “法不阿贵,亦不曲贵”,才是平等的真正要义所在。
  6. 造句 神舟功臣案法不阿贵方为公器。
  7. 造句 本报特约评论员王云帆法不阿贵,刑法上也没有“官员打人、罪加一等”的说明,以围观来促进案件处置的公正,这才是意义所在。
  8. 造句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没有“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底气,如果没有敢于担当的法治精神,无论如何是不能持久的。
  9. 造句 “法者,定分止争也”,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10. 造句 商鞅提出"法无等级,法不阿贵,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