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ái
  • ē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ái lì bù ē

成语解释:犹言刚直不阿。

成语出处: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年罹严遣,而公以恩遇始终,正见公之柴立不阿。”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繁体字形:柴立不阿

英文翻译:Chai libua

柴立不阿的意思

柴:1.柴火:木柴。柴草。上山打柴。2.干瘦;不松软;纤维多,不易嚼烂:这芹菜显得柴。酱肘子肥而不腻,瘦而不柴。3.质量低或品质、能力差:这支笔刚用就坏,太柴了。他棋下得特柴。4.姓。

立:1.站1:立正。肃立。坐立不安。2.使竖立;使物件的上端向上:立竿见影。把梯子立起来。3.直立的:立柜。立轴。立领。4.建立;树立:立功。立志。5.制定;订立:立法。立约。立个字据。6.指君主即位。7.指确定继承地位;确立:立嗣。立皇太子。8.存在;生存:自立。独立。9.立刻:立奏奇效。立候回音。10.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阿:[ā]1.用在排行、小名或姓的前面,有亲昵的意味:阿大。阿宝。阿唐。2.用在某些亲属名称的前面:阿婆。阿爹。阿哥。[ē]1.迎合;偏袒:阿附。阿谀。刚直不阿。阿其所好。2.大的丘陵:崇阿。3.弯曲的地方:山阿。4.指山东东阿:阿胶。5.姓。

成语评论

哎,说到“柴立不阿”这个成语,可能有些小伙伴会挠头:这词儿啥意思啊?简单来说,它形容人像枯木一样笔直挺立,不弯腰、不妥协,比喻性格刚正不阿。比如老张在公司里遇到领导想违规操作,他直接拍桌子说“这事儿不能干”,同事们背后都说他是块“柴立不阿”的硬骨头。

这时候你可能要问了:“这不就是‘刚正不阿’的同义词吗?”嘿,问得好!区别其实在细微处。“柴立不阿”更强调像枯木一样没有生命力却依然挺立,有种孤独坚守的意境。比如历史上那些被贬谪的忠臣,即便无人支持也坚持原则,这种“不合群”的倔劲儿,用“柴立不阿”就比“刚正不阿”更有画面感。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吧。老王开了家小吃店,市场监管部门的老同学暗示他“少交点儿费用就能轻松过关”,他却坚持按规矩办事。邻居笑他死脑筋,他却说:“咱做生意可以亏钱,不能亏良心。”这种既现实又带点悲壮的选择,可不就是“柴立不阿”的现代写照吗?

不过说实在的,现在社会讲究灵活变通,“柴立不阿”会不会显得太轴了?我的看法是,关键得看场合。原则性问题当然要死磕,比如涉及法律底线的事;但日常小事不妨圆融些。就像钢筋水泥的大楼里需要承重墙(柴立不阿),也得有弹性结构防地震嘛!

最后插句题外话,我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来形容那些“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者”。比如环保志愿者在工厂前抗议污染,明知力量悬殊仍坚持发声,这种带着悲壮色彩的坚持,用“柴立不阿”来形容真是再贴切不过了。话说回来,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到底是稀缺品还是奢侈品呢?各位看官不妨也琢磨琢磨。